《善用香港海島和海岸線資源,推動海上旅遊發展》議案發言(2025.03.20)
多謝代理主席。去年的旅客流量已經恢復疫前水平, 無論是內地還是外國旅客均錄得升幅,但訪港旅客的旅遊和消費習 慣改變,來港購物的旅客減少,更多旅客追求購物以外的旅遊體驗。 善用香港珍貴而獨特的海島和海岸資源發展深度文化遊,對旅客而 言,具亮點和吸引力。多謝劉業強議員提出今天的議案和其他議員 的修正案,讓我們可以探討發展海島旅遊的方向。 要推動海上旅遊,最重要的是重塑海島旅遊的價值,建立每個島 嶼各有特色和故事的定位。香港擁有200多個離島,當中不少島嶼 擁有獨一無二的文化和歷史悠久的背景,例如長洲太平清醮、南丫 島漁村文化,以及大澳傳統棚屋。這些較大的島嶼已適度發展,至 於一些相對細小的島嶼,我們可以精選10至20個,進行重點包裝和 發展,根據每個島嶼的背景和歷史打造獨特的故事,透過文化賦能 將體驗升級,令旅客在遊覽過程中,可以有更深刻的文化體驗。 此外,現有景點亦可結合本地非遺文化,將在地文化轉化為旅遊 產品,旅客才會為獨特的體驗付費。舉例來說,推出大澳製鹽工作 坊和棚屋晚餐的深度體驗,由認證導師介紹曬鹽技術,再以傳統方 式烹調海味和乾貨,令旅客可以在傳統棚屋品嘗自己親手炮製的鹹 香滋味,或推出大澳蝦醬製作認證課程,將傳統手工藝轉化為獨特 體驗。此外,各個島嶼都需要發掘各自不同的特色和旅遊潛力,推 動社區共創項目,例如邀請大澳棚屋居民、漁民和文創團隊合作, 將傳統編織漁網技術轉化為藝術品,增強文化傳承和旅遊吸引力。 以台中彩虹眷村為例,也是以色彩繽紛的塗鴉活化舊村落,成功吸 引世界各地旅客“打卡”。旅客在離島漫步時,既可以欣賞自然風光, 又可以感受當地文化氣息,令他們願意在離島留得更久、體驗更多, 亦可以吸引文化深度體驗的客群,定期因不同的課程和節慶而再次 重遊。 廈門鼓浪嶼一直以來都是熱門的旅遊城市,當地多年來都流行 “集章打卡遊”,遊客會走遍島嶼的每個角落,將景點或特色小店的 印章蓋在蓋章本上,形成自己的專屬回憶。香港小島眾多,亦可借 鏡鼓浪嶼的經驗,設計“香港離島集章挑戰”,讓遊客遊遍每個重點 島嶼,收集例如長洲平安包和大嶼山天壇大佛等特色印章,增加“跳 島遊”的趣味性。 政府要發展海島旅遊,首要是提升基礎設施,改善離島海上交 通,便利旅客到訪。同時,協助商業機構在離島發展各式各樣的旅 遊設施,善用科技,推動智慧旅遊,優化網站預訂系統。通過政策鬆綁、社區參與合作,結合生態保育及文化創新,開發更多特色主 題旅遊深度行程,為旅客提供嶄新和多元的旅遊體驗,真正發揮香 港海島旅遊的魅力。 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