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現今很多人都會在五十歲之前,為了努力賺錢而犧牲自己的健康,但當他們到了五十歲後,往往就要用盡他們所賺取的金錢,去換取他們的健康。”

工作報告

議會工作

多謝主席。私家醫生的手術費和私家醫院的收費透明度低,出院開支往往遠高於預計開支,令醫療保費也要相應大幅增加,所以希望關於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的立法工作盡快進行。

另一方面,訂立標準醫療程序將有助於訂立賠償標準,有效阻止不合理收費。因此,很高興政府將會成立醫卓所,以研究建立公私營醫療服務質素及效益基準,並將於今年上半年內正式展開工作。我想詢問,這項重要的研究何時可以提交報告,以便保險界可以相應配合?

醫務衞生局局長:關於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我們已完成一項調查,並有顧問報告,預計會在短期內(即今年)提出與業界商討。我們期望能盡快推出有關措施,包括立法強化私營醫療收費的透明度。

至於“醫卓所”,我們已推動剛才我提到的7個醫療機構開展工作,第一次會議預期會在最近的一兩個月內展開。我們期望他們會盡快將臨床指引和基準效益逐一提出。不過,這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多謝主席。

陳健波議員:根據政府於去年1122日向本會福利事務委員會 提交的文件,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下的就業支援服 務”(“支援服務”)將於今年9月結束,社會福利署(“社署”)會推出為 期兩年的失業受助人士支援計劃”(“支援計劃”)取代支援服務,以 協助受助人提升受僱能力、更好地融入社會及減少依賴綜援。就此, 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2023年至今,每年因失業或低收入而領取綜援的健全 人士數目及其平均領取綜援的時間為何;

() 鑒於政府於去年1122日在本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的會議 上表示,獲社署委託營運支援服務的非政府機構在 202041日至2025930日的合約期內,須協助相關 受助人成功就業或重返主流教育達1個月及3個月的百分 比分別為25%20%,但截至去年930日,該兩項百分比分別只為22.8%17.9%,暫時未能符合服務表現要求, 政府就此採取了甚麼應對措施,以及有否評估有關服務 的成效;

() 鑒於有意見指出,支援服務為受助人提供輔導服務和要 求其持續求職,而支援計劃着重透過無償工作協助參加 者融入社會,兩者在目標上存有差異,政府會否為支援計 劃訂立服務表現要求,以令其有別於支援服務;及

() 鑒於有意見認為,政府過去以成功就業人次衡量支援 服務的成效,忽略對就業質量(例如工資、就業穩定性等) 的評估,政府有否考慮於分析支援計劃的長遠成效時,納 入更具體的數據(例如就業後至少1個月、3個月及6個月仍 維持工作的比例、工資水平、工作時數等數據),以確保 未來政策能基於實證作出調整?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主席: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是香港社會保障制度一部分, 為因年老、患病、殘疾、單親、失業、低收入或其他原因,在經濟 上無法自給自足的人士提供最後安全網,協助他們應付基本生活 需要。綜援計劃設有嚴謹的經濟審查,確保有限公共資源集中用於照顧有需要人士。

綜援計劃不但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現金援助,而且鼓勵有工作能力的健全受助人克服就業障礙,達致自力更生。社會福利署(社署)2020年4月推出經優化的「就業支援服務」,委聘非政府機構為受助人提供密集輔導服務,並運用勞工處和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的資源提升非政府機構提供有關服務的效能。

一般而言,除非有合理原因不能工作(例如就學或須在家照顧幼兒、患病或殘疾家人),15至59歲失業健全綜援受助人必須 接受「就業支援服務」。「就業支援服務」受助人須遵守多項要求,主要包括與非政府機構個案管理人員會面和持續求職,否則 相關受助人及其家庭將被停發綜援。60至64歲失業健全綜援受助 人可自願接受「就業支援服務」。

就議員問題的四部分,答覆如下:

(一) 2023-24及2024-25年度,失業綜援受助人數目及其平均領 取綜援年期載於附件表一;低收入綜援受助人數目及其平 均領取綜援年期載於附件表二。

(二)至(四)「就業支援服務」合約為期五年半,將在2025年9月完結。 至非政府機構須在合約期內(即2020年4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協助至少25%及至少20%失業健全「就業支援服 務」受助人覓得工作或重返主流教育分別達一個月及三個 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上述百分率分別為23.1%及 18.2%,接近達標。社署會繼續密切留意非政府機構在合約期剩餘時間(即2025年1月至9月)的服務表現。

參考「就業支援服務」過往經驗,並考慮公眾對「就業支 援服務」的意見和近年勞動市場情況,社署將由2025年 10月起以「失業受助人士支援計劃」(「支援計劃」)取 代「就業支援服務」。「支援計劃」以試驗形式推行,為 期兩年,將由非政府機構及/或其他組織營辦。所有年齡 介乎15至59歲的失業健全綜援受助人必須參加「支援計 劃」,每周參與由營辦機構安排的無償工作,直至覓得有 薪工作或重返主流教育。違反無償工作規定的參加者及其 家庭將被停發綜援。社署預計「支援計劃」可更有效地推 動該等失業健全綜援受助人接觸社區,培養工作習慣及累 積工作經驗以提升受僱能力,長遠而言減少依賴綜援。同 時,「支援計劃」參加者可繼續使用勞工處及再培訓局提 供的一系列免費就業服務和培訓資源及獲得相關培訓津貼。

「支援計劃」營運機構需按社署規定物色及安排參加者每 星期參與無償工作。社署仍在擬訂具體推行細節,稍後將 邀請有意營辦「支援計劃」的機構提交建議書。社署會在 「支援計劃」推行期間收集參加者遵守要求及遭停發綜援 的數據,以審視計劃運作和評估成效。

多謝代理主席。去年的旅客流量已經恢復疫前水平, 無論是內地還是外國旅客均錄得升幅,但訪港旅客的旅遊和消費習 慣改變,來港購物的旅客減少,更多旅客追求購物以外的旅遊體驗。 善用香港珍貴而獨特的海島和海岸資源發展深度文化遊,對旅客而 言,具亮點和吸引力。多謝劉業強議員提出今天的議案和其他議員 的修正案,讓我們可以探討發展海島旅遊的方向。

要推動海上旅遊,最重要的是重塑海島旅遊的價值,建立每個島 嶼各有特色和故事的定位。香港擁有200多個離島,當中不少島嶼 擁有獨一無二的文化和歷史悠久的背景,例如長洲太平清醮、南丫 島漁村文化,以及大澳傳統棚屋。這些較大的島嶼已適度發展,至 於一些相對細小的島嶼,我們可以精選10至20個,進行重點包裝和 發展,根據每個島嶼的背景和歷史打造獨特的故事,透過文化賦能 將體驗升級,令旅客在遊覽過程中,可以有更深刻的文化體驗。

此外,現有景點亦可結合本地非遺文化,將在地文化轉化為旅遊 產品,旅客才會為獨特的體驗付費。舉例來說,推出大澳製鹽工作 坊和棚屋晚餐的深度體驗,由認證導師介紹曬鹽技術,再以傳統方 式烹調海味和乾貨,令旅客可以在傳統棚屋品嘗自己親手炮製的鹹 香滋味,或推出大澳蝦醬製作認證課程,將傳統手工藝轉化為獨特 體驗。此外,各個島嶼都需要發掘各自不同的特色和旅遊潛力,推 動社區共創項目,例如邀請大澳棚屋居民、漁民和文創團隊合作, 將傳統編織漁網技術轉化為藝術品,增強文化傳承和旅遊吸引力。 以台中彩虹眷村為例,也是以色彩繽紛的塗鴉活化舊村落,成功吸 引世界各地旅客“打卡”。旅客在離島漫步時,既可以欣賞自然風光, 又可以感受當地文化氣息,令他們願意在離島留得更久、體驗更多, 亦可以吸引文化深度體驗的客群,定期因不同的課程和節慶而再次 重遊。

廈門鼓浪嶼一直以來都是熱門的旅遊城市,當地多年來都流行 “集章打卡遊”,遊客會走遍島嶼的每個角落,將景點或特色小店的 印章蓋在蓋章本上,形成自己的專屬回憶。香港小島眾多,亦可借 鏡鼓浪嶼的經驗,設計“香港離島集章挑戰”,讓遊客遊遍每個重點 島嶼,收集例如長洲平安包和大嶼山天壇大佛等特色印章,增加“跳 島遊”的趣味性。

政府要發展海島旅遊,首要是提升基礎設施,改善離島海上交 通,便利旅客到訪。同時,協助商業機構在離島發展各式各樣的旅 遊設施,善用科技,推動智慧旅遊,優化網站預訂系統。通過政策鬆綁、社區參與合作,結合生態保育及文化創新,開發更多特色主 題旅遊深度行程,為旅客提供嶄新和多元的旅遊體驗,真正發揮香 港海島旅遊的魅力。

多謝代理主席。

隨着科技進步,網絡威脅變得頻繁,以及地緣政治環 境轉差,香港必須盡快就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電腦系統進行立法工 作,以鞏固香港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條例草案》旨在為加強電腦系統安全訂立法律框架,目的是 針對關鍵電腦系統的安全,建立良好的防範管理體系,當中涵蓋資 訊科技、銀行及金融服務、電訊及廣播服務等8個界別,以確保關鍵 基礎設施營運者的電腦系統能夠安全地運作,免受不必要的攻擊或 威脅。對於私隱或商業機密被泄露的關注,當局表示經《條例草案》 所索取的資料或文件,不會針對個人私隱或商業機密,相關政策亦 會適當地反映於日後發出的實務守則,令社會放心。

當中,《條例草案》第4部旨在向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分別施加 3類責任,包括第1類:確保營運者實施妥善管理架構,並與所委任 的專員負責監察及監管關鍵基礎設施;第2類:有關預防電腦系統 安全威脅及電腦系統安全事故的責任,以防止系統受到攻擊,包括 進行風險評估和電腦系統安全審核等措施;第3類:有關事故通報 及應對責任,營運者須在指定時限內向專員作出通知,確保營運者 在發生事故時有能力迅速應對,並堵塞漏洞,提升整體防禦風險隱 患能力。關鍵基礎設施專員的責任重大,必須與各營運者充分合作, 特別是當有突發事件發生時,需作出跨部門協調,以解決問題,讓 關鍵基礎設施能夠順利運作。

基於多項法案委員會提出的意見,政府都能夠詳細解釋,部分 意見亦獲得政府支持和採納,並提出相關的修正案,我認為各項關 注已得到充分處理,所以我支持《條例草案》。

我謹此陳辭,多謝代理主席。

議會資訊

相片集

影片

[立法會直播室]陳健波:交流會談及機場入境手續需時較長 當局正檢討措施

就退休保障政策提出質詢‌

支持新成立的交易所基金分銷平台 但當局需解決分銷平台帶來的問題

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即時動態

最新帖子

聯絡我們

電話:(852) 2899 2831
電郵:kp@kpchan.com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9:00至17:30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