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立法會書面質詢《兒童肥胖問題》(2013.02.27)

根據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最新統計數字,二○一一至二○一二學年的小學生肥胖比率為20.9%。該比率雖然較二○一○至二○一一學年的21.4%略低,但 較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學年的16.4%高出4.5個百分點,反映本港兒童的肥胖問題近年有惡化趨勢。鑑於肥胖的兒童長大後有較大機會有與肥胖相關的健康問題,生署聯同教育局自二○○九至二○一○學年推出「至營學校認證計劃」(認證計劃),協助推動校園健康飲食文化。參與認證計劃的小學在行政措施、提供健康午膳和小食,以及教學宣傳四方面達到指定的客觀指標可獲發認證資格。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每年參與認證計劃的小學數目及其佔全港小學總數的百分比,以及當中正進行審核、已獲取「基本認證」及已獲嘉許為「至營學校」的小學數目分別為何;有否參與該計劃的小學未能取得基本認證;若有,原因為何;

(二)除評估兒童的肥胖問題外,有否對兒童肥胖問題進行前瞻性的研究,例如評估該問題對成年人口的健康狀況,以及對社會的醫療開支、勞動力和生產力等的延後影響;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三)有否檢討現時針對兒童肥胖問題所採取的各項措施的成效,包括認證計劃、推廣兒童養成「三低一高」(即低脂、低鹽、低糖及高纖)健康飲食和多做運動的生活習慣等措施;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有否計劃優化該等措施(例如加強在學校推廣健康飲食和教育肥胖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加強為學童檢查「體質指數」等);及

(四)會否檢討現時學校須分配不少於總課時的5%予體育課的政策,以增加體育課的時數,藉此增加學童的運動量和培養他們做運動的習慣,從而紓緩兒童肥胖問題;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食物及生局局長高永文的書面答覆:

主席:

(一)為應對本港兒童肥胖問題,生署自二○○六/○七學年推行「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以提高大眾對兒童健康飲食的認識及關注,營造有利健康飲食的校園及社會環境。整個運動採取多元策略,包括建立聯盟、宣傳及倡導、教育及賦權、改善環境,以及研究與評估。二○一一/一二學年參與該運動主要活動的小學(包括特殊學校)超過400間,佔全港小學約百分之70。

「至營學校認證計劃」(下稱「認證」)是自二○○九至一○學年在「健康飲食在校園」運 動下推出的一項計劃。根據該計劃,學校制訂健康飲食政策及措施,加上家校通力合作,切實執行生署發出有關校內午膳和小食供應的質量要求,從而確保學童置 身於「營養友善」的學習和培育環境。參與小學達到指定的客觀指標後可取得認證資格,有效期為三年。截至二○一三年二月,共有超過200間小學參加認證計劃,佔全港小學數目約三分之一,當中73間已成功取得認證資格。過去三年的相關數字載於附件。

學校要取得認證資格,往往涉及制訂健康飲食政策、改造校園飲食環境、聘用新一輪食物供應商及簽訂相關合約,以及游說和培訓教師、家長、食物供應商及同學等。加上認證計劃要求學校建立有效的食物營養素質監察及跟進機制,各參與學校會因應其獨特之校情而進度有所差異。生署將繼續為參加認證的學校提供專業支援,並加強向其他學校推廣本計劃,藉以讓更多同學受惠。

(二)生署一直有就香港兒童肥胖問題進行研究,早於一九九三年聯同醫院管理局及香港中文大學對全港25 000名初生至十八歲人士進行調查,根據所得資料制定了一套身體生長標準,包括「身高別體重圖表」,按兒童的身高以評估其體重是否處於理想水平。如果體重超出或低於身高別體重中位數的百分之20,該兒童會被斷定為超重或過輕。生署參照該生長標準,透過母嬰健康服務及學生健康服務評估和跟進兒童的生長狀況,並按相關數據監測兒童超重和肥胖情況,以便制訂健康促進策略和針對性措施。

最新二○一一/一二學年的數據顯示,香港小學學童過重及肥胖的比率為百分之20.9(女孩及男孩分別為百分之15.9及25.6),保持自二○○八/○九學年開始的下跌趨勢。

超重和肥胖的成因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高脂和高糖食物的推銷與普及,生活模式改變以致大幅削減體能活動有關。海外和本地醫學研究顯示,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往往是導致多種非傳染病如心臟病和糖尿病的原因,對個人、家庭、醫護服務帶來沉重壓力,也對社會和經濟發展造成重大傷害。二○一一年,非傳染病構成本港死亡個案約百分之60。研究報告亦指出,肥胖兒童長大後明顯地較大機會繼續面對過重及肥胖的問題,而肥胖的成年人有較大機會患上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癌症等非傳染病,長遠影響生產力,削弱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力。

(三)要有效控制人口超重問題必須從社會整體,集政府、公私營機構、學術和專業團體、傳媒及廣大巿民的力量,系統化和循序漸進地進行,以確保資源運用更具成本效益。

就超重學童而言,生署分別於二○○六年、二○○八年及二○一二年進行小學生健康飲食模式評估研究,以檢視學童的飲食習慣,以及「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的成效。二○一二年的調查發現,過半家長支持學校採取行政措施推廣健康飲食。制定健康飲食政策的學校比率亦較往年明顯上升。小學生在多方面飲食行為上皆呈現明顯進步。與一般學校相比,取得認證資格的小學提供較健康的午膳和小食,學生對營養的知識掌握較好,而家長們亦較更留意生署進行的健康飲食推廣。

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為小一至中六同學提供定期健康檢查、個別輔導及健康教育服務,包括為超重或肥胖的學童提供輔導。中心更會因應個別情況,轉介同學到公立醫院兒科服務作跟進。如答覆第二部分所述,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小學生肥胖比率亦自二 ○○八/○九學年持續下跌,反映綜合各項措施有一定成效。

教育局在制定課程學習宗旨時,亦已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作為其一重點,推動學童以行動達成目的。在學科學習方面,體育、常識等科目各有不同配合。以小學常識科為例,「健康與生活學習範疇」正是針對健康飲食的知識、技能和正面價值觀的培育而撰定。學校亦可透過校本課程、不同的切入策略,如德育及公民教育、全方位學習活動等,促進學童全人發展,加入自理、作息有序、有效運動等理念和能力, 幫助學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為進一步應對兒童肥胖的問題,生署於二○一○/一一學年在30間學前機構開展「幼營 喜動校園先導計劃」,以鼓勵和支援學前機構積極培養兒童健康飲食和體能活動習慣。先導計劃反應理想,評估結果顯示,分別有八成和六成校長觀察到幼兒的飲食習慣和體能活動有所改善,而七成家長則認為先導計劃有效協助他們改善子女的生活習慣。生署於二○一二年一月聯同教育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推出全港性的 「幼營喜動校園計劃」,二○一一/一二學年已為900多名來自超過240間學前機構(佔全港約百分之25)的教職員提供培訓。生署亦同步推出電視宣傳短 片,提醒家長幼兒健康飲食及體能活動的重要性。

除了推行特定計劃外,政府亦透過不同層面,針對不同人生階段,倡導及營造支援健康飲食的社會文化。

家長餵養嬰幼兒的方式對兒童的飲食習慣有重大影響,更與兒童肥胖相關。因此,母乳餵哺是預防兒童肥胖的重要一環,故生署一向致力推廣、維護及支援母乳餵哺。對年齡稍大的嬰幼兒來說,引入固體食物期是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關口,因此生署亦致力加強家長在餵養嬰幼兒的知識與技能,包括避免餵養過量、培育幼兒有足夠的體能活動和均衡飲食等。

在社區層面,生署自二○○八年推出「有營食肆」運動,得到業界響應及支持,目前已有超過一千名飲食從業員接受培訓,並有約600間食肆正為食客提供「有營菜式」。生署亦由去年中開展新一輪針對中央肥胖的宣傳策略,鼓勵市民為自己的健康作出明智選擇。

另外,由二○一○年七月一日起,除了獲豁免的產品外,在本港出售的預先包裝食物須附有營養標籤,列明產品的能量及7種營養素(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鈉和糖)的含量。市民可留意食物含有的能量、脂肪、糖和 鈉,選擇較健康的食物,以免攝入過多而增加肥胖及其他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的風險。這樣亦有助超重/肥胖兒童及其照顧者了解食物的能量和營養素含量,以 便作出有益健康的選擇。食物環境生署舉辦多項宣傳活動,包括二○一○至一一年度起舉辦的「活學活用營養標籤獎勵計劃」,鼓勵同學在校園或社區內進行與營 養標籤相關的推廣活動,加深同學及其推廣對象對營養標籤的認識、理解和運用,並在日常生活中讓營養標籤成為選擇合適食物及實踐健康飲食的工具。

我們會繼續透過多方面的措施及活動,積極推動健康飲食的文化及恆常運動的重要性,以改善市民的健康。

(四)根據課程發展議會有關體育課課時的建議,學校在小一至中三應分配總課時百分之5至8予體育發展的學習機會,中四至中六則不少於總課時的百分之5。學校亦可按實際情況及需要,適量增加課時。

學校體育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通過身體活動,掌握相關的基本技能和知識,培養對運動的興趣和正確態度,從而在課餘時懂得選擇合適的體育活動,以發展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模式。因此,增加學童的運動量不應只局限於課程內的體育課。能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多做運動,在日常家居生活中和參與其他消耗能量的活動,建立活躍的生活模式更為重要。

此外,在現時課程改革全方位學習的框架下,學校除了透過一般的體育課外,還會提供不同機會讓學生多做運動,如舉辦運動會、興趣班、校隊訓練及比賽等活動,培養多方面的運動興趣和潛能,幫助他們建立可持續的健康生活模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