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立法會口頭質詢:《具前瞻性及競爭力的吸納創科人才政策》(2019.10.30)

問題:
主席, 政府近年銳意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並不斷優化吸納外來人才來港工作的政策及措施,以期在國際間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保持優勢。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鑒於政府自去年起透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為香港人才清單下合資格人士提供入境便利,又推行科技⼈才⼊境計劃,政府就該兩項舉措至今分別接獲、批准及拒絕了多少宗創科人才來港工作的申請;就獲批個案而言,現時在港及將於本年內來港的人才數目、有關人士的國籍及原居 地,以及審批個案所用的時間為何;有否檢討該等舉措的成效,包括獲批來港人才數目,以及他們的專長及資歷是否合乎期望;

(二) 鑒於海外地區及鄰近的粵港澳大灣區 (下稱 “大灣區”) 城市的當局不時調整其吸納外來人才的政策及策略,政府有否掌握及評估最新形勢,並相應檢討及優化本港輸入人才的安排,以及推出新的吸納創科人才計劃或措施,以鞏固本港在這方面的競爭力;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 政府就吸納各類外來創科人才所訂的短中期目標為何;鑒於本港的創科發展是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其中重要一環,政府如何確保本港在吸納創科人才方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會互補長短,而不會惡性競爭?

答覆: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主席,人才是發展創新及科技的致勝關鍵。政府一直透過吸引、培育和留住創科人才,壯大本港的創科人才庫。

就議員提問的 3 個部分,經諮詢相關政策局及部門後,現回覆如 下︰

(一) 勞工及福利局表示,人才清單於 2018 年 8 月公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為符合人才清單資格的申請人提供入境便利。根據入境事務處 (“入境處”) 的資料,截至今年 9 月底,人才 清單中的 “數據科學家及網絡安全專家”、”創新及科技專家” 及 “金融科技專才” 這 3 個專業的申請當中,共有 30 宗 申請符合資格在 “綜合計分制” 下獲得 30 分額外分數,當中 25 宗已獲分配名額,其餘 5 宗正在處理中。已獲分配名額的申請人分別來自內地、加拿大、澳洲及英國。

入境處在收齊所需資料及文件後,一般可在兩星期內完成初步審理,再提交輸入優秀人才及專才諮詢委員會 (“諮詢委員會”) 作進一步評審。諮詢委員會每季定期進行甄選,並向入境處處長建議名額分配。每次甄選的結果會在名額分配後 15 個工作天內於入境處網頁公布。

人才清單的相關措施實施剛滿一年,政府會留意實施情況,以確保其繼續配合香港最新的經濟發展和對各類專才的需要。

另一方面,創新科技署在去年 6 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提供一個快速處理渠道。這是一個為期 3 年的先導計劃。

截至今年 9 月底,創新科技署共接獲 291 宗配額申請,並已全部批出;而入境處共收到 99 個相關的工作簽證或入境許可申請,當中 86 個獲批,9 個被申請人撤回,4 個仍在處理中。獲批來港的人才分別來自內地、台灣、美國、南 韓及馬來西亞等地。

創新科技署在收到全部所需資料及文件後,一般需時 3 個工作天批出配額;而入境處則一般需時兩星期處理相關的簽證或入境許可申請。

為配合本港的科技發展,我們會將計劃涵蓋的科技範疇由 現時 7 個增加至 13 個,並把適用範圍擴大至全港有進行這 13 個科技範疇研發活動的企業,以及把配額的有效期由 6 個月延長至 12 個月。

(二) 現時全球各地正積極招攬科技人才。鄰近地區包括大灣區城市、台灣、新加坡及日本等地,均有推出積極措施吸納人才,包括向外地人才給予現金補貼、提供人才公寓、放寬選擇工作的限制、以快速程序處理入境及居留手續、延長逗留年期及放寬受養人的居留規定等。

在香港,除了在第 (一)部分提及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外,政府亦設有其他針對不同對象的入境計劃。專業人士可透過適用於海外及台灣和澳門居民的一般就業政策及適用於內地居民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來港就業。非本地畢業生可透過 “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 申請留港或回港就業。已移居海外的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第二代可透過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申請回港發展。

政府會持續檢視各項吸引人才措施及入境計劃的成效,適時優化輸入人才安排,以吸引更多優才和專才來港發展, 豐富香港的人才庫。

(三) 本港對創科人才的需求殷切。根據勞工及福利局於今年 5 月發布的”2027 年人力資源推算”,在 2017 年至 2027 年期間,本港整體人力需求平均每年增長 0.3%。創新及科技 產業的人力需求預計年均增長達 4.3%,屬眾多行業之冠。我們的目標,是滿足業界對創科人才的長遠需求。

科技人才難求是不爭的事實,但人才招攬不是零和遊戲。 在創科發展上,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之間優勢互補,所需的人才種類亦不盡相同。香港坐擁雄厚科研實力、世界級的大學、國際化優勢、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有條件吸納國際頂尖科研人才;而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則擁有龐大市場,以及轉化科研成果的能力,對先進製造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殷切。相信各大灣區城市會因應其不同 的發展需要,採取適當措施,吸納所需人才,以達致互利共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