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2019年撥款條例草案》發言(2019.04.18)

(恢復政府法案二讀辯論)

主席,今年財政預算案 (“預算案”) 草擬的時間,正值中美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本港經濟面臨危機。在這個陰晴不定的局勢 下,財政司司長既要居安思危,也要回應社會的需要,同時又要推動經濟發展。有見及此,財政司司長以 “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利民生” 為主題,內容都是穩打穩扎,公帑都是用得其所,不會隨便花錢,強調錢是要用於刀口上。

不過,當預算案公布時,中美已展開貿易談判,市場氣氛回暖, 樓市股市回升,大家又當作無事發生。於是,又有人批評預算案 “派糖” 派得不夠,又指撥款不足夠。但我想提醒大家,近日很多機構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香港大學及多間銀行) 都先後下調對本港經濟增長的預測,並指出近期香港零售及出口數據均不理想,香港經濟仍然有很大隱憂,而且中美貿易談判的結果尚未可知,後市充滿不確定因素。

所以,我們需要一份 “穩經濟、保就業” 的預算案,千萬不要因為香港市面暫且平靜,便忽視經濟的危機、忘記財政盈餘已由去年 的 1,400 億元減至現時的 587 億元。即使財政收入大幅減少,預算案仍有做足一貫的利民紓困措施,包括寬減薪俸稅、利得稅及差餉、發放 一個月的額外綜援金等。事實上,一份好的預算案必須因時制宜,如果司長明知收入大減、經濟出現問題,仍然盲目地大灑金錢,便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我相信,司長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不會為了博取一時 掌聲,而去做不負責任的事。

關於預算案的內容,首先,我認為預算案投放資源是對症下藥的,醫療問題便是最佳證明。近年,醫療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市民輪候公營醫療服務的時間越來越長,醫護人員流失的情況更日益嚴重,引入海外醫生的建議亦遲遲未能通過,公營醫療瀕臨 “爆煲”。預算案就此撥出 100 億元作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供醫管局隨時用來應急;另外用 50 億元添置醫療設備;用超過 7 億元以提高醫護士氣及挽留人才;增撥 4 億元擴闊藥物名冊。過去的預算案很少指明資金用途,相信此舉是為了加快投放資源,以助盡快解決問題。當然,當局要長遠糾正目前醫療系統的失衡, 就須做好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另外,本港在發展創科產業方面雖然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但社會上仍然有意見擔心政府會虎頭蛇尾。今次預算案用了很多篇幅解釋政府已經展開相關工作,並指出至今已投入超過 1,000 億元。預算案亦宣布用 55 億元發展數碼港第五期,並承諾會繼續增撥資源以確保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如期發展,另會增撥 8 億元用於科研。我相信,預算 案可以明確讓社會知道,政府有決心推動創科發展,繼續鎖定創新科 技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今天楊局長也在席,我相信他是任重道遠, 香港全靠他。

此外,我亦留意到司長將稅務政策組調到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轄下,我相信司長是要加強稅務改革的工作。事實上,世界多個地方都先後進行稅務改革,以增強競爭力。我亦曾建議,政府應透過稅務改革,例如以稅務優惠吸引外資公司來港設立地區總部,從而增加本港的競爭力。所以,我期望司長盡快作出檢討,讓香港的稅制與時並進。

預算案預留 20 億元,支持非政府機構興建過渡性房屋,我歡迎司長的決定,並希望有關工作盡快展開。事實上,房屋難題仍然困擾香港人。由於政府決定增加公營房屋的比例,私營房屋供應自然會減 少,社會擔心這會令樓價飆升。我認為政府應該推動 “明日大嶼” 計劃盡快上馬,當長期土地供應有保障時,社會的擔憂自然得以紓緩。議員經常批評 “明日大嶼” 是遠水不能救近火,但其實不少有識之士不會只批評,而是會想出新方法解決香港的問題。他們說只要政府肯用新思維,減省繁瑣的行政程序,便可以在 10 年內建成房屋,中期亦可多管齊下,發展棕地、農地以增加土地。我們的青年人經常羨慕新加坡 “人人有樓住”,其實只要政府下定決心,我們將來也可以 “人人有樓住”。

主席,我想談談保險界關注的問題。我先申報,我是立橋保險集團的資深顧問。預算案倡議 協助業界把握大灣區及 “一帶一路” 的商機。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提出要支持粵港合作開發跨境汽車保險和醫療保險、推動保險產品跨境交易、支持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支持發展國際航運保險交易平台等,都令保險界非常興奮。不過,業界亦明白開拓跨境業務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業界會摸着石頭過河,現時希望先推動在大灣區開設保險售後服 務中心及 “醫保通” 計劃。我已經多次向政府反映,希望政府能夠向內地相關部門爭取。長遠而言,我希望大灣區的跨境保險業務可以百花齊放、做大做強。所以,政府應該容許所有香港註冊保險公司 (包括 人壽及一般保險公司) 進入大灣區。

據了解,內地有關部門正深入研究在大灣區設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的建議,我期望能夠盡快落實,成為大灣區跨境保險業務的第一項措施。自 2005 年起,本港保險公司合共向內地客戶售出 180 萬份保單,由於投保人士眾多,在內地成立售後服務中心是順理成章的事。大灣區可以成為首個試點,運作成功後,可以逐步擴展到其他省份。 目前構思中的售後服務中心,可以為國內客戶提供查詢、更改住址、 申報、提交索償等服務,為客戶帶來便利。此外,業界亦正努力爭取在大灣區推行 “醫保通” 計劃,透過電子平台向大灣區居民銷售香港的醫保產品,運作模式可參考港股通的現行做法。

主席,香港早已失去國際保險中心的地位,不少國際再保險公司及國際經紀人公司均先後將其地區總部遷往新加坡。業界樂見政府積 極重建香港保險業樞紐的地位,但希望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先為業界找到足夠的人才,我們發展國際業務才會成功。過去,保險業以本地業務為主,所以比較缺乏熟悉國際業務的人才。現時我們要開拓國際業務,需要更多熟悉海事保險、大型工程、鐵路、港口、專屬自保及再保險等的國際級人才。所以,特區政府應該協助業界,吸引國際人才來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吸引國際大型保險經紀公司來港設立地區總部,由這些公司帶動國際專才來港。

此外,長遠而言,我建議成立保險學院,除了可以培養通曉國際業務的人才,更可以為本地業務培訓專才,令保險業得以持續發展, 亦為本港青年人提供更多優質工作機會。

我謹此陳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