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2018年撥款條例草案》發言(2018.05.02)

(政府法案全體委員會審議階段)

首先,感謝主席讓議員可在今個辯論環節整體評論財政預算案 (“預算案”)。預算案有兩項主要功能,第一是推動經濟發展,從而為社會創造財富和創造就業;第二是利用公共收入,公平地解決社會各項民生問題。我認為,今年的預算案在這兩項功能上,司長及其團隊也很用心。

今年的財政盈餘創歷史新高,”水浸庫房” 本是一件好事,但錢多 原來也有煩惱,社會的焦點全部集中在是否全民 “派錢”,更引發激烈爭論和怨氣。結果,今年的預算案為本港經濟作出的建設規劃,以及 為社會民生投入的巨額資源卻無人提及。

其實,大家應該留意到,政府今年的經常性開支大幅增加至 4,065 億元,較去年增加了 11.8%,是 20 年來最大增幅,亦遠高於過 去 7 年每年介乎 6%至 8%的增幅。當中,福利開支增幅達 21%,增加至 798 億元;衞生開支的增幅亦達 13.4%,增加至 712 億元;教育開支的增幅達 5.6%,增加至 846 億元。單單這三大項目的支出,其實已等於政府經常性開支總額的六成。

今年千多億元的盈餘中,有 800 多億元用於社會有需要的層面,包括用 200 億元改善文化設施、以 200 億元設立創科平台和注資香港科技園公司、預留 150 億元用於強積金對沖、向持續進修基金注資 85 億元。此外,預算案又撥款 524 億元於 “共享成果”,包括退稅、退差餉及額外發放兩個月綜援等。

談到 “派糖”,自金融風暴後,為了紓解民困,歷年的預算案都會提出一些紓困措施,即使經濟好轉,紓困措施亦成為每年必做的例行公事。過去亦有人質疑,為何經濟向好仍然繼續 “派糖”。今年預算案諮詢期間,要求全民 “派錢” 的聲音只佔很小部分,但不幸碰巧是立法 會補選期,”派糖” 問題自然成為了選舉議題,變成火上加油。幸好政 府立即從善如流,提出補漏拾遺的關愛共享計劃,即使收錢時間及行政費用受到關注,但不滿情緒亦大致平息。我個人贊成退稅、退差餉 予交稅最多卻沒有享受很多福利的中產,我亦不反對 “派錢”,但卻反對全民”派錢”。”派錢” 應該只限派給基層或低收入人士,社會資源應該集中用於有需要人士身上。

除了 “派糖” 這部分外,我認為有充分理由值得給予預算案一個高分數。我相信,香港社會有兩個長遠重大的挑戰要及早解決:第一是香港競爭力減退的問題;第二是人口老化帶來的衝擊。我認為在今次巨額盈餘下,預算案可以改變過去以守財為主的理財原則,向有關範疇作出巨額撥款,做法有魄力,值得支持。

立法會議員近日到大灣區參觀,議員親身體會到鄰近城市的發展潛力,相信大家也有同感,香港的整體競爭力已經不進則退。香港經濟一直高度依賴金融地產及相關產業,其他產業卻一落千丈。現今已是創科年代,不論生活或經濟活動也大量應用創新科技,香港如果不急起直追,很快便會落後於新世代。

今年的預算案投入龐大資源推動創新科技,包括以 200 億元發展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注資 100 億元到創新及科技基金、預留 100 億元支持兩個創科平台,以及撥款 100 億元予香港科技園公司,合共 500 億元,是創新及科技局成立以來最大筆撥款。可是,在過去兩個月,社會卻甚少討論這 500 億元的使用及其對香港的影響,實在可惜。我希望日後獲得撥款的機構會好好利用撥款,為香港做出成績, 特別是在金融科技的範疇上,我們需要鞏固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地位,金融科技的發展實在不容有失。

要提高社會整體競爭力,教育是首要工作。今年用於教育的開支達 1,137 億元,較上年度增幅高達 28%,增幅之大屬近年少見。當中, 撥款 20 億元經常性開支、用 25 億元為大學提供配對補助、用 25 億 元成立學生活動支援基金、向持續進修基金注資 85 億元等。香港的教育制度確實存在不少問題,現時政府向教育撥出大量資源,如果仍然做得不好,便是教育局的過失了。

另一項重大挑戰是人口老化對醫療及福利體系的衝擊,但社會的準備工作嚴重不足,特別是醫療體系的改革實在刻不容緩。今次預算案積極回應社會訴求,要求醫院管理局提早 3 年籌備第二個十年的醫院發展計劃,提早從長遠角度解決問題。計劃十分龐大,需要預留 3,000 億元撥款,如果沒有巨額盈餘作後盾,根本不能付諸實行。此外,預算案增加了 60 億元撥款予醫院管理局,以 9 億 4,000 萬元把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恆常化、以 5 億元促進中醫藥發展等。以上措施反映出政府想認真解決市民最痛的醫療問題。可是,很多事情並非用錢可以解決,特別是醫護人手短缺的問題,即使現時加緊培訓,亦未必可以滿足社會需求。我相信現在是時候深入研究如何解決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包括適當引入外地港人或獲國際認可的醫護人才在港行醫。

至於福利問題,預算案對此亦有很大投入。非經常性開支方面,以 10 億元成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以超過 4 億元延長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等;在經常性開支方面,以 3 億元增加福利界前線人員的薪酬、額外以 1 億 6,000 萬元加強院舍服務質素,加強照顧認知障礙症長者及為安老院舍提供醫生到診服務等。這些措施落實後,一定會紓緩人口老化對社會帶來的壓力。為何我要詳細讀出數字呢?因為我認為如此重要的事情竟然沒有人提及,是相當可惜的。

最後,我要提出保險業界關注的問題。香港保險業一直為香港經濟作出重大貢獻,但我們的政策較新加坡落後了最少 10 年。很多國際機構都選擇在新加坡落戶,甚至一些原本設於香港的公司也搬遷到 新加坡,令香港保險業發展長期停滯不前。今次預算案,司長邀請了保險業監管局及業界研究如何提升香港作為保險業樞紐的競爭力,包括稅務安排和其他監管要求,我相信研究完成後,定必可以增強保險界的競爭力。代理主席無須擔心,我的發言只餘下兩三分鐘。

此外,預算案亦接納了業界意見,以扣稅模式鼓勵市民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包括給予市場上所有符合規定的延期年金產品供款及強積金供款扣稅優惠。我相信政府善用保險處理社會老年化的問題, 一定可以幫助香港市民。

大灣區的發展將會成為香港未來新動力,保險業界亦希望能進入區內發展。業界希望政府能向中央爭取,容許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可以在大灣區擁有國民待遇,降低進入門檻,成立全資保險公司。此外,香港保險業聯會亦提出 “大灣區醫保通” 計劃,建議容許香港或區內的保險公司,在大灣區內透過互聯網向區內居民銷售合資格和合規定的醫療及危疾保險。這個計劃可由有公信力的機構,例如香港保險業聯會成立電子平台,供區內居民選擇合適產品,而且透過電子平台處理,便可妥善處理資金跨境流動的問題,同時產品亦受到香港法例的保障。計劃的好處是,可以加強大灣區內的商業互動,同時區內居民在 1.5 小時生活圈內工作,無須擔心醫療問題。我相信計劃可以配合國家發展,亦能惠及香港業界,是一個多贏的方案。多謝代理主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