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2014年撥款條例草案》(2014.04.09)

主席,本港競爭力近年出現下跌跡象,本會已多次促請政府及早正視此問題。這次,財政司司長有正面回應,提出香港競爭力及產業發展的問題。雖然我們認為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政府終於承認及意識到本港的問題所在,是一個好的開始。

財政預算案 (“預算案 ”) 指出,本港優越的競爭力不是理所當然的,不會自動延續,需要我們不斷改進,亦要居安思危,針對環境的轉變作出回應。同時,預算案亦認為,本港四大支柱產業在可見的將來仍有巨大發展空間,向更高增值的方向邁進,繼續支撐香港的經濟和就業。此外,預算案亦指出,我們必須耐心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新產業,為未來經濟發展發掘更多新機會。

我完全同意預算案以上的分析,但要提升及鞏固本港的競爭力,我認為有很多工作要做。不過,預算案提出的建議顯然力度不足,在 提升四大產業方面,只是一些修補工作。可能政府仍然堅持“大市場, 小政府”的方針,所以根本沒有提出一些深入的發展和改革。其實,我們有不少方面是可以做的,例如更主動地爭取與內地自由貿易區合作,或更積極吸引國際投資者投資。凡此種種,均值得我們研究。

我希望金融發展局日後能夠提出更多創新的建議,為本港金融業開拓更多、更廣泛的領域,令本港的金融業亦能夠多元化發展。至於其他三大支柱產業,政府亦應全面檢討並提出革新的措施,全面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至於發展新產業方面,預算案除了創新科技外,便沒有提到其他可以發展的產業,包括六大優勢產業。事實上,長遠而言,本港有必要發展更多產業,令經濟更多元化、更穩健地發展,避免過分依靠金融及貿易發展。

在當年的金融風暴發生後,金融業務急劇收縮,香港人當時吃盡苦頭。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今天經濟暢旺,達到全民就業水平,如果因此而無興趣發展新興產業,實在是大錯特錯。說實話,金融市場隨時風雲變色,本港可否長遠保持金融中心的地位,亦無人 可以保證,所以多元化經濟是必須走的路。

在六大產業中,創新科技得到政府大力扶持,有望得到良好的發展。在醫療及教育方面,有意見不認同當作產業發展,而餘下的檢測認證、文化創意及環保產業,我相信業界人士正努力開展其業務。不過,如果沒有政府大力支持,發展步伐一定會困難重重,產業亦難以成功發展。我希望政府能夠考慮產業結構多元化的問題,繼續撥出資源,支持新興產業的發展。

預算案的另一個亮點,便是分析到結構性赤字及人口老化的問題。這些都是本港的隱憂,如果我們不及早處理的話,隨時會變成社會的“計時炸彈”。

預算案指出,如果開支增長持續超越收入及經濟增長,本港會在 7年至15年內出現結構性赤字。司長認為,推算具清晰警示作用,但亦無需過度憂慮,因為在未來二、三十年間,本港經濟會繼續增長, 政府收入會上升,開支可以繼續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必須有限制。 所以,預算案提出公共開支不應超越本地生產總值20%,以及為下一 代儲蓄資源,成立“未來基金”。

有不少議員批評司長是另一次“狼來了”。我認同政府理財必須審慎,但應以“應使則使,應省則省”為原則,而並非鐵板一塊,用20%作為原則。否則的話,將來政府要回應社會的需求或推動新措施時,便會束手束腳。至於成立“未來基金”,其實只是想將部分儲備凍結, 不准使用。儲錢是一件好事,我不會反對,但應否用這種方法,我認為可讓社會討論,畢竟本港財政儲備超過7,000億元,加上外匯基金,本港實際上共有萬多億元財富,過分保守未必合適。

不過,預算案一方面指出公共財政的隱憂,但另一方面,無論節約開支或儲蓄的方法,均不足以解決本港的問題。只有做大經濟,提升經濟競爭力,才能令經濟發展更穩定,足以應付將來的挑戰。但是,正如我剛才所說,預算案並無推動經濟發展的新方向。政府提醒社會要居安思危是正確的事,但沒有提出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方案,實在是 不足夠的。

預算案亦回應 了一些商界關心的問題,包括商業用地不足的問題。事實上,辦公室租金昂貴已令經營成本上升,直接令投資者卻步,所以增加商業用地是當務之急。預算案提出,新年度賣地計劃會包括 7幅商業用地和1幅酒店用地。此外,政府會透過7項措施,增加不同地區的商業土地供應,容納更多經濟活動和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政府增加商業用地的決定,有利商界發展,是十分正確的做法。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施政報告及預算案對扶貧助弱提出了實質措施,反而對中產的幫助則相當有限。其實,中產人士面對的生活壓力相當大。政府一方面大力扶貧,但對中產人士則無太多幫助,自然會引起中產人士不滿的情緒。同時,政府一直希望市民生育,增加將來的年輕人口,但卻沒有提出誘因以鼓勵市民 (特別是中產人士) 生兒育女。我希望政府能夠大幅增加子女免稅額,一方面鼓勵生育,同時又可以減低中產人士的負擔。

最後,我想談談保險界關心的問題。預算案提及人口老化的問題,當中提到自願醫療保障計劃 (“醫保計劃 ”),並再次提及預留 500 億元資助額,以及表示會為購買醫療保險的人士提供稅務減免。

事實上,政府已決定大幅削減醫療保險的資助額,只願提供高風險池及稅務減免,預計的資助額由500億元大幅減少至43億元,實際減少了九成資助。單從保費優惠這個角度來看,如果醫療保險計劃每年要4,000元保費,原有的建議是七折優惠,即每年可省1,200元,但 七折優惠及原本的長期投保折扣已不再提了,換來的是稅務減免。香港人平均交稅約8%,即使4,000元保費可以完全免稅,其實亦只有320 元優惠。由於差距甚大,對市民的吸引力亦大幅減少,保險業界質疑醫保計劃能否成功。我希望政府能夠重新考慮,運用500億元的資助額,恢復原來的優惠條件,以落實推動醫保計劃。

此外,預算案亦提到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指出香港要憑着先行者的優勢,致力深化現有業務,包括我們關注的人民幣計價跨境再保險。

老實說,由於相關規限與法規十分複雜,業界一直不太肯定可否在本港進行人民幣計價跨境再保險的業務。政府現在清楚表明可以進行這項業務,而且會進一步深化,對本港的再保險業務有極大幫助,可以吸引更多再保險公司來港開店,而本港的再保險公司亦可以將收到的人民幣保費用於國內投資項目上。我相信,業界很快會作出跟進,並會努力開拓有關業務。

財政司司長在去年的預算案中提出減免一半專屬自保保險公司離岸風險保險業務的利得稅。政府亦將會繼續加強推廣,並透過在內地及海外的經貿網絡,吸引更多企業來港成立專屬自保公司。但是,由於政府提供的優惠其實較外國同類計劃為少,吸引力可能不足,我希望政府在推出計劃後,能全面評估成效,並研究推出更優惠的措施,以加強計劃的競爭力。

我謹此陳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