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波議員就2011年撥款條例草案發言撮要
• 今次預算案多災多難,首先是注資強積金引起迴響,其後政黨遊行,否決臨時撥款。雖然社會仍有不滿,我認為大多數市民都會接受修改後的預算案。
• 自從財政司決定派發6千元,民情即時起了變化。宣佈當日,我順便將消息向晚宴嘉賓介紹,原本平淡的氣氛突然掌聲雷動,人人笑逐顏開,當我回家時, 大廈的管理員及清潔工人亦笑著說要多謝議員,多少反映到市民心聲。
• 財爺由注資強積金改為向派發6千元是正確決定,成功化解了重大社會危機,但處理手法方面就值得商榷。司長在公佈預算案初期一直強調不能派錢,因為會刺激通脹。但當社會出現強烈不滿後,司長由向強積金戶口注資240億改為派錢退稅合共423億,轉幅之大令人驚訝。聽取民意是好事,但難免令人覺得政府做事草率,影響到司長公信力。
• 政府要交代今次派錢的理據,並訂出派錢標準。今年政府派開錢,市民有了期望,以後會要求政府繼續派錢,經濟好時還富於民,經濟不好更加要開倉救濟。如果不派就會令市民失望,可以預計到將來的政府一定會很難做,甚至為下一任政府埋下計時炸彈。財政司司長要管理好市民期望,詳細解釋派錢政策的理據及原則,讓市民知道政府並非「洗腳唔抺腳」,有理由下會體恤民情,但沒必要下就會慎用資源。
• 司長急轉彎前先與建制派議員商討是無可厚非,因為要確保足夠票數,但公佈前沒與泛民議員商討,以至產生政治爭拗,否決臨時撥款等,就反映出政府處理手法不當。事件反映出政府內部未能掌握民意,政府將來做重要決定時應先聽社會各界的意見,再與立法會各黨派討論,作出最後決定或微調,這樣起碼不會偏離民意,又保證到足夠票數。
• 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應有分工,施政報告主力闡述宏觀政策方向,財政預算案則為政策提供財政支持,及為有需要市民提供財政紓困措施等。一些長期的具體政策,例如復建居屋,應向特首及相關局長爭取,而非財政司司長,社會亦不應混淆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兩者不同的功能。
• 今年預算案中大家的焦點太過集中在派錢,而忽略不少對民生有利的措施,例如擴大藥物名冊,延長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並增加醫療券面額,同時提高供養父母或祖父母及子女免稅額,以及發行通脹掛勾債券。我相信都是預算案中一些好措施,可惜社會討論不多。
• 今年的預算案爭議很大,但其實有不少好措施,相信好多基層市民會感到高興,我會支持預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