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陳健波議員對施政報告的建議》(2012.11.15)

《保險政策》

1) 停止過份監管 積極開拓商機

自從金融風暴發生後,為防止金融機構出現問題,政府集中精力於金融機構的監管上,而忽略開拓新商機。相反地,本港競爭對手新加坡,對爭取商機一直積極進取,長此下去,本港的經濟競爭力將會嚴重落後。新成立的金融發展局及新保監應負起開發金融及保險業界商機的工作,支持業界開拓市場,例如爭取擴大人民幣投資渠道及額度,並擴展至房產及股票,而且所有公司都應受惠。同時,積極推動香港參與前海發展計劃,協助香港公司進入國內發展。另外,近年新加坡積極推動發展巨災、專屬保險及爭取成為再保險中心,其業務正不斷壯大,並有吸走本港生意業務的跡象,新保監應就上述業務提出專題專人研究,以加強相關業務的競爭力,防止本港生意業務被吸走。

2) 引入保險扣稅措施 鼓勵市民積穀防飢

本人希望特首盡快落實在選舉時的承諾,引進醫療保險扣稅措施,並建議父母為子女購買的醫保,亦可以列作父母的扣稅項目,從而鼓勵市民為自己及家人的醫療問題做好準備,以減輕人口老化為社會帶來各方的經濟與社會壓力。長遠而言,保險扣稅措施應逐步擴展至其他險種,包括人壽保險及退休保障等措施,以鼓勵市民積穀防飢,為年老時作好準備。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近日所做的調查顯示,有64.3%受訪者贊成將個人儲蓄保險開支納入稅務扣減項目,受訪者當中更有73.1%人士認為儲蓄保險有好處。有關的調查反映出,市民普遍支持保險扣稅措施。事實上,外國政府亦普遍支持及鼓勵市民購買保險,因為愈多市民願意購買保險,需要依賴政府的市民便會減少。

3) 盡快提出醫保的詳細方案 承諾醫保長期持續發展

政府目前仍在研究醫保計劃的各項細則,並可能對計劃提出修改。事實上,大多數市民均期望政府能推行一個既可行又可以持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本人希望政府盡快提出醫保計劃的詳細方案,並公開諮詢社會各界的意見。本人認為,醫保計劃之設計及運作需得到市民、醫療界及保險界認同及支持,才能得到成功,所以政府必須虛心接受意見及處理業界提出之困難。此外,本人希望政府能夠檢討早前就方案所預留的五百億元承擔額,當2015年正式運用時,並考慮是否需要因應通脹、醫療成本上漲及社會高齡化等的因素而作出調整,以對計劃作出長期承諾,例如將500億轉為種子基金,以投資生息,避免計劃在運作廿五年、承擔額用完後,計劃無以為繼。事實上,要醫療保險計劃能夠成功落實,可持續性是一項重要因素,政府應承諾在必要時會繼續為醫療保險計劃注資,以掃除計劃的不明朗因素。

4) 新保監及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之立法 應採納業界意見

新保監及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快將進入立法階段,由於有關的條文十分複雜,具體的內容亦有不同的爭議,基於上述的項目對保險業界有極深遠的影響,政府必須保證,會認真聆聽及採納業界提出的意見,包括最佳之營運方式及執行細節,令有關立法能有效運作。

5) 檢討船隻法律責任保額 為乘客提供全面保障

自從十月發生39人罹難的海難後,有社會人士關注到當發生巨大海難時,船隻的投保額是否足以理賠。根據《商船 (本地船隻) (強制第三者風險保險) 規例》訂明,每艘接載超過或不超過12名繳費乘客的本地船隻,最低法律責任保額分別為港幣500萬元及100萬元,實際上遠低於汽車的第三者風險的一億元投保額。本人促請政府盡快提高不同類別的船隻的最低法律責任保額,以為船隻乘客提供較全面保障。

《經濟及民生政策》

1) 改變公營房屋策略 增加入住公屋的人口比例

新加坡社會穩定,市民安居樂業,有研究認為,這是因為新加坡有85%的市民入住組屋。市民解決了居住問題,令到社會極度穩定,貧窮問題因此改善,社會亦一片和諧。所以,新加坡的案例反映出,越多人能夠入住公營房屋,社會越穩定。現時,本港有近5成人口入住公屋及資助出售單位,建議提高入住公營房屋的人口比例,逐步提高至60%或更高的水平,當中以公屋為主。至於私營房屋的問題,政府的責任是提供足夠的土地供應,讓發展商按市場情況自行發展。

2) 全面檢討人口政策 改善人口質素

香港已經全面走向知識形經濟,經濟結構失衡,基層職位大幅減少。然而,本港卻有大量基層勞動力。根據入境處數字,由1998年至2011年頭3季,持單程通行證來港的人數合共來港總人數高達667,002人,佔香港總體人口約9.4%,他們當中約有2成人是小學程度,約7成人是中學程度,只有1成人擁有大專或以上的學歷,更有近一半人在內地是料理家務者。這些新來港的人士,大多只能從事較低收入的工作,甚至可能面對失業威脅。如無政策改善來港人士質素,解決貧窮問題將會事倍功半,政府應盡快重新檢討人口政策,以及計算本港人口承載能力的極限,從而加強本港在教育、醫療、住屋及經濟等需求問題。

3) 推動總部經濟 吸引國際資金

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亦都是亞太區主要的商業中心,政府應將吸引外資列為首要工作。事實上,本港主要競爭對手如新加坡、北京及上海等地,近年憑著稅務政策吸引不少跨國企業到當地設立地區總部,本港實在有需要急起直追,政府應考慮訂立稅務優惠和其他具吸引力的營商措施,吸引跨國企業來港設立地區總部,並以此創造更多本地就業機會。即將成立的金融發展局,應將推動總部經濟及職業培訓列為首要工作目標,以為年輕人創造更多晉升及區域性工作的機會。

4) 發展高增值工業 改善產業結構不平衡的情況

本港產業結構不平衡,高度側重於服務業,特別金融服務業,工業早已經處於停頓狀態。經過多次金融危機後,已經反映出本港產業傾斜的困境,實在需要重新發展工業,特別是高增值的工業,而目標應以為基層市民提供更多穩定的工作渠道,即使經濟效益可能較低,仍值得政府投放資源。由於有不少工業家都有意在港投資,所以政府只需提供合適的土地,及政策的配合,就可以即時推動。

5) 支援在職貧窮 引入在職人士補助金

為支援在職貧窮人士,建議政府參考交通津貼的做法,並且以「工作福利」取代「無條件福利」的原則,研究引入低收入在職人士補助金的措施,當市民收入低於某一個水平,經資產審查之後,政府會發放補助金,補助在職貧窮人士,並以此達到鼓勵自力更生的目的,而低收入人士在處理津貼上亦會更具自由度。

6) 推動節能政策 發起全民節能運動

節能已經是世界大趨勢,政府應成立一個高層次諮詢架構,研究節能及開拓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及具體工作。政府應發起全港市民節能運動,推出有力之鼓勵措施,吸引市民參加。政府並應將運動視為長遠及全政府參與的重大工作,以鼓勵並培養市民節能之習慣。

7) 改善空氣質素 保障市民健康

香港空氣污染嚴重,令不少跨國公司的人才拒絕來港工作,政府應下定決心,推出多方位的措施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包括以全新思維檢視更換舊款柴油商業車計劃,例如增加優惠金額,或資助報廢車輛,務求可以減少污染極高的舊款柴油車繼續在路上行走,改善路邊空氣污染的情況。

8) 發展成為健康城市 推動全民驗身運動

鑒於本港人口老化,將會對醫療體系構成重大壓力,政府應重新全面規劃預防非傳染病和推廣健康的政策,包括盡快研究逐步及有系統地為香港居民定期進行基本身體檢查,透過及早診斷和治療來預防疾病;同時為不同的高危組群制訂合適的健康檢查方案;及推動健康生活及健康教育,全方位鼓勵市民多做運動,讓香港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健康城市。

9) 增加國際學校學位 吸引國際人才來港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要提升經濟發展的動力,其中一個關鍵在於吸引國際人才及投資者來港,但國際學校學額不足,令他們的子女難以入學,成為窒礙他們來港的重要因素。本港未來數年雖會增加5000個國際學校學額,但因本地需求同時增加,加上不同地區之學額與需求出現錯配,政府應盡快解決國際學校學位短缺及錯配之問題,並作整體及長遠規劃,以配合香港吸引國際人才之方針。

10) 推動文娛體育事業,協助市民尋找生活興趣

香港經濟多年高速增長而達致成熟期,以往以個人事業成功及工作升遷等帶來之成功感,難以繼續,政府有必要想方法協助新一代尋找生活興趣,以排遣心靈的空虛。有社會學家認為,足球運動是英國社會穩定的要素,英國人寄情足運,心靈上有寄託,減少了低對社會不滿情緒。另外,2000年以前,本港娛樂事業,發展得如日中天,這都算是年青人一種精神寄託,但現在本港演藝事業式微,年輕人的寄託亦失去,而近年來年輕人反社會的情緒高漲,心靈無寄託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所以,政府應該研究,如何為市民在工作之餘,尋找生活的興趣,例如文化、藝術、體育及娛樂事業等,以及協助推廣有關事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