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陳健波議員對候任行政長官的建議》(2012.04.18)

陳健波議員向新任特首提出之建議

《保險政策》

1) 保監獨立後應負起開發保險業商機的職能:

自從雷曼事件發生後,政府為防金融業出現問題,往往將工作重點放在監管上,而忽略開拓新商機。政府財金官員應明白到,認真協助商界發展,即使做得不理想,總好過不做不錯的心態,而本港競爭對手新加坡,對爭取商機的工作一直積極進取,值得我們借鏡。保監將會成為獨立機構,新架構應負起發展保險業界商機的工作,支持業界開拓市場,例如爭取擴大人民幣投資渠道及額度,擴展至房產及股票,而且所有公司都應受惠,另外應提出專題專人研究,推動發展巨災、專屬保險及成為再保險中心的建議,近年新加坡積極推動相關的工作,其業務正不斷壯大,並有吸走本港生意業務的跡象。另外,為令獨立保監之運作更有效及配合業界發展,政府應委任業內保險公司及中介人代表,出任董事局及各委員會的成員。

2) 引入保險扣稅措施 鼓勵市民積穀防飢:

保險的原意是鼓勵市民將風險轉嫁保險機構,當發生問題時,毋需依賴政府作出生活或其他方面支援。外國政府亦普遍支持及鼓勵市民購買保險,因為愈多市民願意自資購買保險,有需要依賴政府的市民便愈少。新特首政綱已指出,將引進醫療保險扣稅措施,希望父母為子女購買的醫保,亦可以列作父母的扣稅項目,從而鼓勵市民為自己及家人的醫療問題做好準備,以減輕人口老化為社會帶來各方的經濟與社會壓力。長遠而言,保險扣稅措施應逐步擴展至其他險種,以鼓勵市民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準備,政府未來應將購買各項個人保險,包括人壽保險及退休保障亦列入扣稅項目之內,以鼓勵市民積穀防飢,為年老時作好準備。

3) 承諾醫保長期持續發展 確保計劃獲得各持份者支持:

醫保計劃之設計及運作需得到市民、醫療界及保險界認同及支持,才能得到成功。政府必須虛心接受意見及處理業界提出之困難。大多數市民均期望政府能推行一個既可行又可以持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本人希望下屆政府,能夠檢討早前就方案所預留的五百億元承擔額,當2015年正式運用時,是否需要因應通脹、醫療成本上漲及社會高齡化等的因素而作出調整,對計劃作出長期承諾,例如將500億轉為種子基金,以投資生息,避免計劃在運作廿五年、承擔額用完後,無以為繼。事實上,要醫療保險計劃能夠成功落實,可持續性是一項重要因素,政府應承諾會繼續為醫療保險計劃注資,以掃除計劃的不明朗因素。

4) 其他:

請參照保險業聯會之意見書 (附件)

《政治、經濟及民生政策》

1) 重新爭取輿論 協助推動施政:

a) 港英年代行政局議員會主動向傳媒解釋政策,例如新機場爭議,當時行政局議員日日向傳媒解釋港英立場,訊息清楚傳送給市民,起碼人人都知道香港需要一個新機場。但回歸後,行政會議成員不用負起這方面的責任,政府更顯孤立,可考慮重新賦予有關的工作,並挑選有辯才及願意出鏡的人入行會。

b) 港英年代,高級官員能夠時常在傳媒前發表講話,電視出鏡率及知名度都相當高。回歸後,由於擔心動輒得咎,高官都不想多講,結果見報率大減,政府失去爭取市民支持政府的渠道。政府可考慮要求高官重新上前線,包括向傳媒講話或吹風,及多出席午餐會發表政策演說。只要肯多講多解釋,一定可以爭取到支持,但官員往往以為立法會夠票支持,便懶得爭取民意,結果令政府威信江河日下。

c) 特首要爭取發言的機會,最好每周都發表類似香港家書的電台講話,或許不斷在報上發表文章,市民都喜歡聽領導人發表意見,政府應以此爭取市民的支持。

2) 檢討人口政策:

入境處數字顯示,由1998年至2011年頭3季,持單程通行證來港的人數合共來港總人數高達667,002人,佔香港總體人口約9.4%。在這群人口中,有7成來香港的時候已經是15歲及以上,平均年齡更高達27至28歲。他們當中約有2成人是小學程度,約7成人是中學程度,只有1成人擁有大專或以上的學歷,更有近一半人在內地是料理家務者。在現今知識型的香港,以這些工作條件難以避免要接受較低收入的工作,甚至可能面對失業威脅。如無政策改善來港人士質素,解決貧窮問題將會事倍功半,政府應盡快重新檢討人口政策。

3) 成立為類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部門,負起策劃及研究推動經濟發展的工作,將來施政報告亦可以考慮每5年發表未來政策的總規劃:

有意見認為,香港回歸後有很多工作議而不決,導致經濟競爭力不斷下降,經濟發展已落後於新加坡。本港金融地產業將不能夠養起全香港,發展金融地產以外的產業,是本港一定要走的路,而發展新路向一定需要政府的策劃帶領,這需要大量專家去研究論證。政府應摒棄積極不干預的心態,學習亞洲國家,包括國內及新加坡的經驗,如何去積極推動及扶助經濟產業的發展,建議改革中央政策組,成立負責做研究及智囊工作的部門。將來施政報告亦可考慮每5年做一次政策的總規劃,好處是促使政府制訂發展的大計,對將來有清晰的規劃,但由於有機會被視為計劃經濟而引致批評,所以要小心研究。

4) 增加公營房屋供應 提高入住公營房屋的人口比例:

有分析認為,越多人能夠入住公營房屋,社會越穩定,貧窮問題亦會改善。以新加坡為例,有85%的市民入住組屋,市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目前本港有近5成人入住公屋及資助出售單位,建議提高入住公營房屋的人口比例,例如提高至55%,但應大部份以公屋為主。至於私營房屋的問題,政府的責任是提供足夠的土地供應,讓發展商按市場情況自行發展。

5) 推動總部經濟 吸引國際人才:

不少國家與城市近年都致力發展總部經濟,香港鄰近的主要競爭對手如新加坡、北京及上海等地,更透過不少稅務政策吸引跨國企業到當地設立地區總部。為鞏固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政府應盡快研究應對策略,包括考慮訂立稅務優惠和其他具吸引力的營商措施,積極爭取世界各地的商業機構選擇在港設立地區總部,吸引國際人才來港,同時創造更多本地就業機會,為香港提供多元化的工作崗位,開拓香港年青一代的上游空間以及國際視野。

6) 支援在職貧窮:

為鼓勵基層工人自力更生,新任政府必須以各種鼓勵就業的措施,支援在職貧窮人士,以「工作福利」取代「純派福利」的思維,即個人或家庭的收入低於某一個水平,政府會以發放補助,去支持及鼓勵這些市民或家庭繼續自力更生,如交通津貼等措施,已是一種政府向市民提供的工作福利。為更有效及公平使用公帑,新任政府長遠應全盤考慮重新整合一套工作福利制度,取代零星的工作福利措施,例如某個家庭或個人收入低於某個水平,並經資產審查之後,便可獲發某個水平的政府津貼,除令制度一統外,低收入的家庭或人士在處理津貼上會更具自由度。

7) 推動文化、藝術、體育及娛樂事業,以協助市民尋找生活興趣,排遣港人心靈的空虛 減低對社會的不滿:

香港經濟多年高速增長而達致成熟期,以往以個人事業成功及工作升遷等帶來之成功感,難以繼續,政府有必要想方法協助新一代尋找生活興趣,以排遣心靈的空虛。有社會學家認為,足球運動是英國社會穩定的要素,英國人寄情足運,心靈上有寄託,減少了低對社會不滿情緒。本港過去亦有賽馬活動,但今日已有老化的情況,年輕人已較少參與,況且涉及博彩活動,不宜過於推廣。另外,2000年以前,本港音樂、電視電影等娛樂事業,發展得如日中天,市民特別是年輕人會迷上偶像,會渴望等待新歌、電影及演唱會推出,這都算是一種精神寄託,但現在本港演藝事業式微,年輕人的寄託亦失去,而近年來年輕人反社會的情緒高漲,心靈無寄託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所以,政府應該研究,如何為市民在工作之餘,尋找生活的興趣,例如文化、藝術、體育及娛樂事業等,以及協助推廣有關事業。

8) 擴展市民生活空間 加強中港民間交流:

中港發展更緊密的合作關係,過去側重經貿的合作,但事實上,民間亦極需要發展緊密的關係。不少港人已習慣回內地生活、娛樂、工作,甚至退休、讀書及結婚,但政府對市民的行為一直甚少過問或協助,其實有關的交流是勢所必然,而且會不斷增加。政府應研究加強中港民間交流,例如協助港人到國內退休及讀書,亦可以為國內結婚的市民提供服務,協助他們在內地生活,甚至在得到內地政府協助下,幫助市民在內地工作及進行小型投資。有關的工作除可以增加中港融和及交流,亦可以打破地域界限,擴展市民的生活空間,增加市民謀生的出路,以及解決其他社會問題。

9) 政府牽頭推動節能運動:

推動節能及開拓可再生能源是世界發展能源的兩大出路,新任政府應深入研究香港發電與能源組合的發展,成立一個高層次諮詢架構,邀請專家重點研究與內地開拓可再生能源以及節能政策。政府亦應牽頭節能,加大力度宣傳節能,與企業及學校合作,舉辦全港節能與減排運動,將運動擴展至全港,培養市民節能之習慣。

10) 改善空氣質素 保障市民健康: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人才匯聚,但香港空氣污染嚴重,令不少跨國公司的人才拒絕來港工作,來屆政府應下定決心,推出多方位的措施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本人促請下屆政府,以全新思維檢視更換舊款柴油商業車計劃,包括增加優惠金額,或資助報廢車輛,減少污染極高的舊款柴油車繼續在路上行走,改善路邊空氣污染的情況。

11) 發展高增值工業 改善產業結構不平衡的情況:

本港產業結構不平衡,高度側重於服務業,工業早已經處於停頓狀態。事實上,經歷了多次金融衝擊,本港已經濟產業結構不平衡的苦果,實需要重新發展工業,特別是高增值的工業,而目標應以為基層市民提供更多穩定的工作渠道,即使經濟效益可能較低,仍值得政府投效資源。由於有不少工業家都願意在港投資,所以政府只需提供合適的土地,及政策的配合,就可以即時推動,比發展其他產業可能會更容易。

12) 研究優化退休安排 提出香港市民退休保障方案:

強積金是良好的退休制度,但由於機制的所限,對部分人士的保障並不足夠,包括低收入人士、即將退休者及無業人士,所以政府應研究優化目前退休安排,在目前強積金制度以外,提出香港市民退休的保障方案,以補強積金之不足。

13) 研究改革匯率制度:

聯繫匯率在回歸後令本港吃盡苦果,97年金融風暴後,美元高企令本港生產成本出口價格高據不下,復甦之路十分難行。現在,美元疲弱又令港元貶值通脹上升,市民苦不堪言,產生不少社會問題,而這問題一日不解決,港元的幣值矛盾亦無法根治。事實上,港元與人民幣或一籃子貨幣掛鈎,都是值得研究的方法,但由於改革匯率制度亦會產生新的問題,例如與人民幣掛鈎,可能令本港利息上升,從而引發其他問題,所以要作作通盤的研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