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跨境安老》議案發言(2018.06.20)

主席,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很多五六十年代出 生的市民將陸續步入退休年齡,本港有需要為人口老化做好準備。相對於在香港興建更多院舍,不論是在土地需求或人員的供應方面,居 家安老肯定是更好的選擇,亦應該是政府投資更多資源的方向。但 是,本港的樓價高昂,而且生活指數高,要在本港安享晚年對中產而言已經負擔不輕,對於貧窮的基層市民而言,即使有政府援助,生活亦不容易過。

我們經常聽到獨居老人的苦況,即使能入住老人院,不少院舍的環境欠佳,亦為社會詬病。所以,如果能夠在國內提供更好的環境, 更多的人手和更專業的支援服務,便一定有人樂意選擇回鄉養老,特別是早年從內地來港,現時仍與同鄉保持聯繫的人——亦相信這批人為數不少——面對這些選擇,他們一定選擇回鄉養老。

事實上,過去已經有不少人回鄉養老,政府已經推出措施協助市民跨境安老,包括廣東計劃、福建計劃、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及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這些政策推出後,協助了很多長者返回內地,目前有近兩萬名長者參加這些計劃,回內地安老。

不過,現實上,跨境安老有不少困難,令大部分長者卻步。有分析指出,長者主要擔心兩個問題。第一,是路途遙遠,長者由內地回港,一般需要兩三小時,如果長者要在香港覆診則更為不便,而且子女探望也不方便。第二,便是醫療的問題。長者難免會多病痛,他們如果在內地沒有醫療保險,除了定期覆診,如果有病也要回港診治,屆時便會很麻煩。所以,要協助跨境安老,便要先處理這兩個問題。

我們正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 (“大灣區”) 的發展,港珠澳大橋和高 鐵即將通車,市民往返內地能節省不少時間,減低長者對剛才說路途遙遠的擔憂,正好為長者跨境安老創造比較有利的條件。所以,第二個問題便是醫療問題。今天的原議案和部分修正案也提出多項關於醫療的建議,包括把醫療券的應用範圍擴大至內地主要醫院及診所,容 許長者的病歷轉到內地,以及為長者購買內地鄉鎮居民基本的醫療保險等,這些建議也值得我們考慮。基本上,目前的醫療券已經可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使用,事實也證明這種模式可行,政府應該考慮擴大至在內地的大型醫療機構使用。相信政府稍後會與內地的各間醫院 商討合作計劃,希望可以盡快在內地使用醫療券。

另外,由於申請長者生活津貼的居民每年也有居港日期的限制, 這批大約 40 多萬名的長者基本上難以跨境安老,我認為應該考慮放寬,參考廣東計劃,讓申領人移居內地。由於他們得到的津貼較廣東計劃更高,應該可以應付內地退休的生活,如果能夠配置好醫療的配套,相信更多長者願意回鄉安老。

除了基層市民,其實有不少中產長者也有興趣跨境安老,希望可以較便宜的價錢享受優質的服務環境。事實上,內地在外國引入了一 套較高質素的安老院舍,服務環境和設施也比較好,而且有基本的醫療配套服務,對中產長者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中產長者沒有政府資助,要入住這些優質的安老院舍,可能會擔心長遠構成的財政壓力。我多次建議政府善用保險模式,協助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現時亦有不少先例,包括自願醫保、強制性公積金和年金計劃,所以, 對跨境安老的問題也可以用保險模式來協助中產長者解決。

近期保險業積極研究大灣區的發展前景,我收到一份業界的建議,鼓勵業界跨境發展安老的保險產品,為長者回內地養老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同時建議與兩地政府商討,鼓勵保險公司參與大灣區安老設施的投資,發展高質素的安老院舍,以及提供安老保險產品讓長者投保。這些都是初步建議,可否發展需要更多研究,但我認為很有建設性,既可創造多贏的局面,包括發展出一套中產長者跨境安老新模 式,又可協助社會解決老齡化的問題,同時為保險業開拓新路向,更為大灣區發展良好的合作模式。我已經建議香港保險業聯會深入研究可行性,以及再與政府商討,希望有關具體建議可以盡快得到雙方或兩地政府的同意,讓市民盡快受惠。

多謝主席。我謹此陳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