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訂立全面精神健康政策》議案發言(2012.01.11)

陳健波議員就訂立全面精神健康政策議案發言

  • 精神健康的定義正在不斷變更。在上一世紀,一個人只要無精神病的徵狀就會被認定為精神上健康。但近年大家明白精神健康並不局限於精神病的不存在,而是與優良心靈狀態息息相關。優質精神健康的指標包括一個人是否對生活感到滿足,有使命感,有自我成長空間,能掌握環境,能自我接納,有充分自主及能和他人保持正面關係等。這種精神健康定義上的轉變影響政府在市民精神健康上的政策。
  • 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精神健康與其生理健康及社會狀況不可劃分,當一個人擁有優良的心理健康,他的生理及神經系統亦會受到額外保護,對其身體健康有極正面影響。因此,政府投放資源在市民精神健康上非常值得,當市民的精神以至全人健康狀況有所改善,香港整體醫療開支亦會得到舒緩。我們在精神健康上作出投入,回報絕不止於精神健康那麼簡單。
  • 患有嚴重精神病的市民只佔整體患有精神病市民的一小部分,其餘大部分患病市民的病情並不嚴重,甚至十分輕微。縱使如此,這些市民亦極需要恰當的專業照顧。香港人生活壓力沉重,不少人因為未能適當舒緩工作上的壓力,或過分執著於金錢或感情而出現精神問題。
  • 輕微的情緒病為何會惡化成為嚴重精神病呢?一個人不會某天起床後忽然產生一些非常偏激的想法。相反,他的精神狀況在事前必定長時間受過很多困擾,精神健康隨時間每況愈下,最終才會被臨床確診上精神病。
  • 正因如此,政府在訂立政策時除了要確保傳統定義上的精神病患者得到照顧外,亦不可忽略普羅市民的整體心靈健康狀況。政府應致力研究如何改善整體市民的精神健康,避免香港人的情緒病變為精神病,由無病變有病,由小病變重病。
  • 現行精神健康政策針對的大多是曾經或現在患上較嚴重精神病的病人,但忽略了現代社會所關注的從施政層面上促進香港整體人口精神健康,從而提升社會的健康狀況。
  • 談起全體市民的精神健康,就不得不提及沉迷上網產生的精神問題。根據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的研究,多達15%的內地互聯網用戶出現了上網成癮的徵狀。在華盛頓更加設立了像戒毒所一樣的設施,醫治美國用戶的相同問題,45天療程收費超過10萬。上網成癮的問題屬於世界性,香港亦不能置身事外。我們必須確保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心靈狀況,不會過度沉迷於互聯網之上。例如政府早前推行上網學習支援計劃資助貧窮學生,又有否嘗試確保他們主要將電腦用作學習用途呢?假如大部分貧窮學生的父母均需要出外工作,又如何確保這些學生不會在缺乏家長指導下使用互聯網呢?當局必需就有關政策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影響小心作出評估。
  • 當局就精神健康的撥款佔香港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仍然遠遠低於外國。現時公立醫院精神科病人數目接近16萬,但在2010年度服用精神科新藥物的人數不足4萬。當局極需要就問題全面作出研究及檢討,假如新藥明顯比舊藥優勝,就絕不應只有4份1病人獲處方新藥。
  • 香港於2010年每十萬人就有14人自殺身亡,自殺率仍然較英美法為高。政府在進行燒炭自殺研究上舉旗不定,在預防自殺的措施上仍有很大改善空間。以屬嚴重醫療事故的住院病人自殺死亡為例,數字由09的11宗升至10年的20宗。當局成立危機介入小組跟進高風險的精神病患者,亦需嘗試介入及協助精神狀況可能不穩定的住院病人。
  • 精神問題在今時今日的社會上十分普遍,政府需要以新思維協助患精神病市民,政策重心亦極應隨精神健康定義改變而轉移,優化普羅市民的心靈狀況,提升他們面對逆境的能力,令他們能以健康的精神在家庭,社區及事業上取得成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