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致謝議案》議案發言(2017.11.08)

代理主席,這份施政報告全面審視各項重要的政策範疇,並且積極跟進各項問題,新一屆政府就任只有數個月,就做了這麼多工作,反映政府有魄力、有心全面搞好香港。我衷心希望這些有利香港的政策,最終能夠一一落實。

首先,我想談談經濟的問題。過去多年,我一直主張發展總部經濟,除了可以吸引外國企業來港,搞活香港經濟,更可以為青年人創造大量優質的工作機會。可惜,近年駐港外國公司或地區總部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有下跌的跡象,我多次追問政府,並且在施政報告諮詢會上向特首提出,要設法挽回外資的信心。

終於,施政報告帶來喜訊,今年駐港外資公司的數目,已經止跌回升,駐港的外國公司回升到 8 200 間,當中駐港的地區總部達 1 413 間,比去年升幅達 2.5%,亦都是近年新高。我相信是特首及財金官員,包括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其團隊,做了大量工作,才有這個 成績。我希望他們繼續努力,為香港做出好成績。我認為,政府必須努力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放棄被動式的招商手法,效法一些國家, 例如新加坡,主動出擊的做法,去爭取世界各地的公司來港投資。

此外,施政報告提到,正積極推動本港商界投入 “一帶一路” 的發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近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將會建立一 個統籌 “一帶一路” 的工作團隊,為香港商界推廣 “一帶一路” 商機,讓商界掌握 “走出去” 的機遇。其實,由政府帶領推動經貿發展,在外國早已司空見慣,特區政府亦漸漸改變過去被動的做法。我希望這個統籌隊伍,日後不單做推廣的工作,更加要多走數步,直接為商界開拓商機,帶領商界打入當地市場。事實上,如果能夠好好掌握 “一帶一 路” 的機遇,香港經濟便有新的發展引擎,亦為青年人創造大量優質職位,所以香港應該學會主動出擊,把握我們的機遇。

保險問題方面,施政報告着墨不多,我希望可以談及保險界關注的問題。保險業是本港其中一項重要產業,過去數年有不錯的發展, 但要令業界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在重大政策上做得對,一定要與內地 接軌,並且爭取成為國際保險公司進入內地的橋頭堡。目前,內地有龐大的保險市場,本港保險公司長遠都要走入內地發展,但現時境外保險公司包括港資公司在內,如要在國內發展,須與內地公司合營,且持股量不能多於 50%,令港資保險公司卻步。

我相信,政府應盡快與內地相關部門爭取,容許本港註冊的保險、再保險公司,或在港設全球總部或地區總部的外資保險公司,可 以在內地獨資經營,或在合營公司佔多數股權。此外,本港註冊的保險公司在國內仍未享有國民待遇,而被視為境外公司,所以業界希望政府能夠為香港爭取,令香港保險公司同樣享有國民待遇。即使未能得到全面的國民待遇,能夠享受比境外公司優厚的待遇,已經有很大幫助。這些建議除了可以為本港保險業開拓內地廣闊的市場,更可以吸引國際保險公司來港設立地區總部,令香港有機會進一步發展成為保險及再保險中心,為青年人創造更多優質的保險職位,正是一舉數 得。

此外,保險界希望,政府能夠推動中港合規要求互認。本港與內 地的保險市場各有一套不同的合規要求,假如一間保險公司在中港兩地同時經營,就必須按照兩套不同的合規要求去做,自然會增加營運 成本,特別是本港保險業監管局 (“保監局”) 運作後,本港保險公司將面對更多合規要求。而且,國內保費總額遠比香港為大,外資公司要在大中華落戶或需要架構重組時,自然首選內地,香港難免會成為次選,長遠而言,對香港保險業的發展相當不利。所以,業界希望政府推動兩地合規要求的互認機制,從而減省龐大的合規開支,利便公司同時在兩地經營,亦增加外資保險公司來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吸引力。

金融科技是國際大趨勢,保險業亦積極參與。施政報告中指出, 保監局剛於 9 月推出監管沙盒,保險公司可以在科技項目推出市場前,接受沙盒的試行,從而得到實際的市場數據及資訊,幫助加快推 出產品及服務,業界歡迎這項發展。不過,我必須重申,當更多科技化的產品及服務推出市場,行業對人手的需求自然下降,難免出現職位流失的問題,希望政府正視這個問題,例如提供再培訓的機會,以免令受影響的員工成為科技發展的犧牲品。

施政報告提出,政府計劃在 2018 年落實自願醫保計劃,而且會為購買的市民,提供稅務扣減。保險界希望醫保計劃可以早日落實,同時希望政府提供優厚的扣稅方案,以便鼓勵更多市民參與。另外,政府亦可以繼續善用保險模式,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自願醫保計劃已經成為一個良好的先例,證明可以利用保險的模式來協助解決社會問題,特別是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問題,這模式在外國亦早已採用。事實上,政府可用扣稅優惠的模式,鼓勵市民購買與社會民生有關的保險,例如年金、醫療及教育保險等,以鼓勵市民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準備,從而減少對公共資源的依賴。

最後,我想總結一下對施政報告的看法。我一直認為,一個社會應該以家庭為核心,如果大部分家庭生活得開心愉快,社會整體就會開心愉快,所以政府施政應該以家庭為核心。這份施政報告有很多建議,都是圍繞家庭為出發點,包括改善產假福利、優化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為不常見疾病提供更多援助、增加過渡性住屋供應、推出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等。我認為,這些計劃可以紓緩不同家庭成員的生活壓力,針對社會現有的弊病。如果家庭中各個成員面對的壓力都可以減輕,家庭整體壓力便會減輕,社會怨氣自然會減輕,所以政府的方向絕對正確,亦反映政府有心搞好香港。

我唯一感到失望的,就是新一屆政府沒有將 “工作與生活平衡” 列入施政方針中。香港生活壓力大,青年人缺乏上游機會,社會累積不少怨氣,面對這種情況,政府可以效法歐美國家的做法,推行 “工作與生活平衡” 措施,協助市民在工作之外,能夠享受生活及珍惜家庭, 以提升生活的滿意度,具體措施可以由政府帶領推動,包括:彈性上 班、特別事假、在家工作、培養生活興趣等。可惜,政府並無採用, 我相信我們除了要努力發展經濟,”工作與生活平衡” 措施同樣重要, 雙線進行,才可化解社會的怨氣。

我謹此陳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