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維護和提高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議案發言(2013.06.19)

立法會今日辯論點樣去維護和提高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嘅地位,我相信好多議員都會有精闢嘅意見,而我今日就想將集中講下金融業嘅監管問題。

五年前,美國雷曼兄弟倒閉而引發全球金融海嘯,亦引發出雷曼兄弟迷你債券風波,有不少市民投訴本港金融機構以不正當嘅銷售手法推銷雷曼迷債,立法會決定引用特權法成立小組委員會調查事件,我參加咗小組委員會,喺一段長達4年嘅時間中,差唔多逢星期二、五嘅早上都要開會。喺調查過程中,傳召咗多名政府、金管局、證監會及金融機構高層人士出席研訊,包括兩位當時仍然在位嘅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及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最後,小組委員會喺去年發表報告,提出唔少建議。

事實上,金管局及證監會喺雷曼事件中受到好大衝擊,主要負責人都成為驚弓之鳥,任志剛同韋奕禮都喺調查報告完成前離任。金管局及證監會期間先後推出數十項監管金融機構嘅措施,包括金管局19項強化監管制度及保障投資者的措施、證監會「非上市結構性投資產品守則」等等。此外,政府及其他監管機構亦先後推出好多新嘅監管措施,例如積金局嘅「中介人操守要求指引」及保監處嘅「中介人佣金披露」等。監管嘅條例一時好似雨後春筍,多不勝數,令到金融機構同中介人喺銷售金融產品時越來越困難。

金融產品能針對客戶需要而不斷創新,係成為金融中心嘅先決條件,但本港嘅監管機構除咗不斷加強監管銷售工作,喺審批工作上亦越做越慢,直接拖累咗金融市場嘅發展步伐。我知道,一啲類似嘅金融產品,喺新加坡只需個多月嘅審批,就准許推出市場,但喺香港就等咗九個月仍然未有結果,而有關情況唔係單一例子,已經成為慣例。另外,有外資想喺香港申請金融機構牌照,結果一等幾年,一直都無結果,簡直係匪夷所思。有金融機構同我講,佢哋嫌本港嘅審批太過麻煩,決定放棄香港市場。同時,唔單止金融機構備受困擾,連消費者亦會感到莫名其妙,曾經有監管機構提出要消費者喺一份投保書上簽十幾個名嘅建議,呢啲行為只會對消費者構成滋擾,對監管就恐怕毫無作用。

老實講,推出產品好講時間性,所謂 time to market,監管機構而家嘅做法可以話係反市場嘅行為,根本就係破壞緊本港嘅金融市場。新加坡嘅監管工作唔會比香港差,但佢哋仍然可以好快做到審批決定,點解我哋唔得? 可以見到,呢啲係人為嘅問題。我相信,而家金融市場出現過度監管,已經唔單止用嚟保護投資者,仲要嚟保護監管機構嘅高層人員。

正如之前我提到,監管機構喺雷曼迷債事件中受到好大衝擊,為咗回應社會嘅訴求,提出一啲切合實際情況嘅監管措施,係無可厚非嘅事情。可惜,監管機構而家已經矯枉過正,無喺監管同市場發展上取得平衡,難免令人聯想到,監管機構係想將所有責任推俾金融機構、銷售人員同消費者身上,當有事發生時,監管機構嘅負責人就可以話唔關佢哋事,自然可以保住高薪厚職,唔使再俾人鬧,真係穩坐釣魚船!不過,佢哋保住高薪厚職,香港賠上嘅係金融市場嘅競爭力!

長此下去,本港金融市場嘅生意亦必然逐步流失,我希望政府可以認真反思一下,改變目前嘅思維,對監管同市場發展作出一個適當嘅平衡。監管者亦要明白到,佢哋就好似揸緊一部帶領香港市場嘅列車,有時係需要剎掣減慢車速,但當需要時亦要踩油加速,否則我哋就會原地踏步,其他競爭者就遠超我哋。

此外,我要補充一點,香港成立金融發展局,係走出正確嘅一步,我希望金發局唔好俾社會上嘅噪音影響,能夠盡快為本港金融業搵到新嘅發展方向,特別係喺發展國內市場方面,為業界做拆牆鬆綁嘅工作。本港嘅業界都希望,金發局能夠帶領我哋走出新路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