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經於2022年12月7日動議的議案辯論
代理主席,香港教育存在大量問題,無論教育質素、內容及行政管理等,都存在不少爭議,一直令到家長和學生深感困擾。 “黑暴”出現,社會才醒覺,原來不單教學有問題,竟然學校可以容許有人蓄意“教壞”學生,長期向學生灌輸“黑暴”思想,煽動學生做出不法行為。 所以,我認同必須提升教育質素,而且更應徹底改革香港教育的深層次問題。
原議案指出,香港人口老化,適齡學生減少,加上出現“移民潮”,有學校面臨縮班殺校的危機,所以要求政府承諾未來5年維持2020-2021年度的教育開支。 事實上,我同意爭取提升教育質素的建議,亦同意如果真的出現縮班殺校的情況,政府應該全面幫助受影響的教師和學生, 但對於要求維持教育開支5年不變,我是有保留的。
香港為了抗疫,庫房已經入不敷支, “財爺”估計本年度財赤高達1,000億元。 現時經濟仍未復蘇,政府要恪守審慎理財原則。 事實上,財政儲備由數年前的1.2萬億元,下跌至現時的8,000億元,即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一, 所以“財爺”每用一元都必須“計過度過”。因此,各部門的開支都需要從長計議, 如果要指定某項開支5年不變,並不符合現實情況。 而且,“財爺”制訂預算案時,為了配合特首的施政,是有權決定如何調配資源的。 如果沒有了靈活性,要“財爺”綁手綁腳,預算案怎可能做得好呢? 況且,相信政府絕對會把教育視作最重要的撥款項目之一,但仍要按實際情況而定。
談到教育質素的問題,香港學生過去除了缺乏國情教育外,對於中國文化亦了解不深,甚至毫無認識。 作為中國人,學習中國文化是應有之義,除了可令中華文化世代相傳,亦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操的重要方法。 環顧世界各地也很重視對本國文化的教育, 例如日本、南韓就做得相當好, 他們有不少青年人過節時都穿上傳統服飾、進行傳統活動,而香港學生對傳統的了解每況愈下,甚至比港英年代更差。 我認為政府必須制訂政策,加強中國文化、歷史及中文的教育。
此外,我亦很關心學生的壓力問題。 香港10多年前曾經以“求學 不是求分數”作為口號,希望減低學生的壓力,但結果至今仍然是分數至上,甚至連這口號都懶得再叫。 事實上,我說了多次,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書,有些人喜歡學習一技之長, 即使想讀書,也不是人人可以有好成績。 所以,教育當局應該因材施教,包括推動職業教育,為不想修讀大學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出路。 當社會真正明白“行行出狀元”、“工字有出頭”的時候,家長自然不會迫子女一定要讀大學。
另一方面,香港的“填鴨式”教育,製造了大量的功課壓力。 我聽過不少家長說,子女日間要上學,下午要補習,晚上回到家還要繼續溫習、做功課,導致學生甚至家長都疲於奔命。 我相信我們沒有可能完全放棄這種教育方式,但政府應該想辦法減少這些不必要的壓力。 例如要改革課程內容,參考外國做法,盡量減少操練,加強啟發式、創意式的教育, 同時亦應該為家長提供培訓,讓家長明白正確的學習方法。
代理主席,我是第一個在立法會提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議員。 現時我相信學生同樣需要“學習與生活平衡”, 希望社會各界能夠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