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這次新冠疫情對香港經濟帶來重大衝擊,同時突顯了香港經濟的弱點。在疫情下,很多基層、前線員工及中小企的老闆都捱得很辛苦,但亦有個別行業賺到盤滿缽滿,而大部分中產則安然無恙,這些情景正好反映香港經濟產業嚴重傾斜、整體競爭力已經大不如前,還有貧富懸殊的問題。目前隨着經濟逐步復蘇,政府必須 認真思考香港經濟日後應該何去何從。
我很多 謝廖長江議員提出今天的議案, 讓大家可以從國家 “雙循環” 經濟國策方面,討論香港經濟發展的問題。近年,西方國家為抑壓中國崛起,不斷提出種種無理的打壓,甚至不惜發起貿易戰,國家已提出很多應對方法,包括今天討論的 “雙循環” 經濟。國家倡議的 “雙循環”,是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 “雙循環” 互相促進,實 際上內循環是指爭取擴大國家內需,發展國內市場,避免過分依賴國 際市場。至於國內國際 “雙循環” 互相促進,則指不會放棄國際市場, 讓 “雙循環” 兩種市場活動可以互相發展。
事實上,”雙循環” 對香港有重大意義,因為香港正處於 “雙循環” 的 交匯點,如果香港能夠參與當中的發展,便可以享盡中外循環帶來的好處。至於國際循環,香港以 “一國兩制” 的獨特優勢,過去一直在國家與國際之間扮演重要的角色 , 特別是國際金融、貿易及專業服務 上,香港做了很多工作。隨着中美博弈加劇,將來可能會更加需要香港作為聯繫人。香港現在要做的事,便是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的地位,保持香港國際化,將來國家有需要時,香港自然能夠作出貢獻,並可以從中受惠。
至於內循環方面,有很多分析指出,粤港澳大灣區正是最佳的切入點。大灣區擁有龐大市場,現在國家決定將內需市場做大、做強, 大灣區更加會前途無限。正如財政司司長所說,10 年後內地中產會由現時的 4 億人增至 8 億人,內需將不斷擴大,未來香港可以從金融、 貿易和物流、創科及專業服務等方面,融入大灣區發展。因此,我希望政府能夠加快推動落實《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的各項建議,以便盡快開通大灣區市場。
主席,我想談談保險業。我相信保險業也會成為內外循環的受惠者。在國際循環上,保險業在政府的支持下,近年計劃逐步發展為國 際保險樞紐,主要項目包括海事保險、專項保險、保險相連證券、再保險等,預計會吸引世界各地的企業參與有關業務。國家推動國際循環,香港保險業應該可以作出貢獻。至於內循環方面,保險業界亦努力爭取融入大灣區,目前正等候國家正式批准成立售後服務中心,下 一步將會爭取在灣區內銷售香港保險產品。業界相信,香港保險產品 一直深受國內市民歡迎,如果能夠成功開發國內市場,便能享受到國內市場擴張的好處,並能將香港產品的特色推介給國內市民。因此, 業界都做足準備,以迎接大市場的來臨。
事實上,”雙循環” 國策會為香港帶來契機,香港政府亦應做好準備,帶領各行各業迎接新時代來臨。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