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波議員就減輕中產人士經濟負擔議案發言:
- 社會上對中產並無清晰定義,有以收入作準則,亦有以職業、教育程度或價值觀劃分。政府、政黨以至大眾對於何謂中產存在分歧,當政府推出政策以為幫助中產,政黨、議員就批評無助中產,與公眾期望出現落差。
- 中產訴求經常被忽略,一些小康之家要供或租樓,同時又要供書教學,但他們交稅多,用社會資源少,實際的生活壓力不比基層低。政策局應該建立系統找出中產特性,並提出針對性援助措施。如果政府能確立較有規模的系統,制訂政策時有理可依,社會就可以用客觀角度去分析政策成效。
- 上一次人口普查是2006年,統計報告中其中一個除稅及福利轉移後住戶收入的分析有一定參考價值。報告按家庭月入分為十等分組別,第一組別是收入最少10%的住戶,第十組別是指收入最多10% 的住戶。
- 第一組別,即收入最低的組別,除稅及福利轉移後的每月收入相對原本收入比率高達226.1%,即所享用的福利比原收入多126.1%。但第八及第九組別除稅及福利轉移後的住戶每月收入相對原本的收入比率只為100%。為了更有效制訂政策,政府應該好好掌握11年人口普查結果去協助上述的夾心階層。
- 我非常支持原議案及修正案大部分建議,但不贊同余若薇議員提出將預留於醫療保障計劃的500億元基金投放在公營醫療系統的建議。不少中產都希望盡快落實醫保計劃,得到有規管,有私家醫院套餐,有高透明度收費的醫療保障系統。再加上大家都擔心500億只能用25年,所以正努力爭取政府對計劃作出長期承諾,增加撥款。建議將預留於醫保計劃的500億元全數抽走,將令醫保計劃無法落實,我難以支持。我同意增加公營醫療資源,但政府現時財政豐厚,應向政府要求增撥資源,而不是取消醫保計劃,影響現時250萬受醫療保險保障市民獲得更佳保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