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金融經濟政策)議案發言(2009.10.28)

主席: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經濟優先」的大方向,特首表明要鞏固四大支柱產業,並要發展六項對本港經濟起著關鍵作用的優勢產業,希望能藉此保持本港的競爭力,亦為本港經濟尋求新機會,最終的目標是推動香港邁向知識型經濟,爭取創建更多優質工作機會。我認同特首提出的方向,並認為有部份建議極具前瞻性,例如要推動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以下,我將會對部份建議作出分析。

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本港要發展為匯聚國內外資金及人才的國際融資、資產管理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當中特別強調到,要強化香港作為國家推進資本帳目開放及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試驗場的角色,發展多元化的人民幣業務,我認為這是一項極具前瞻性的決定。

金融海嘯發生後,再次令香港人明白到,香港金融業的興衰,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定與繁榮。事實上,香港的金融業正面對很多不明朗的因素,中央已決定要在二○二○年,把上海「基本建成與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已必定會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面對新挑戰,香港需要提升自我的競爭力。

香港要發展人民幣業務,其實已提出了一段時間,但到了今天,這個問題已到達關鍵時刻。經過金融海嘯一役,中央決心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以擺脫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事事受制於美元的困境。不少經濟學者都預計,當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後,中國全面融入國際金融舞台中,香港中介角色的重要性亦必大為減低。所以本港能否把握時機,在現階段成功發展人民幣業務,對未來香港金融業至關重要。

金融業界一直都認為,香港是最適合協助人民幣逐步走向國際的地方,因為人民幣仍不能完全自由兌換,本港有很大優勢進行人民幣的離岸結算的工作。施政報告提出香港要成為「試驗場的角色」,意思就是希望本港能積極協助人民幣走向國際金融舞台。我相信,只要本港能維持傳統的優勢,再加上能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香港將來仍然充滿競爭力。

保險業其實都好想發展人民幣業務,因為市民都預期人民幣升值,對人民幣產品有很大的需求,但礙於現時有好多技術性困難,包括保險公司目前不能開立人民幣戶口,及缺乏大量長期的人民幣投資工具,例如人民幣債券,以配對人民幣保單的風險等,所以保險業一直都未能為市民提供人民幣保單。我們雖認同及支持香港發展多元化人民幣業務,但不能低估實際上遇到的困難,政府應設法協助金融業拆牆鬆綁,盡力為業界解決發展人民幣業務上遇到的困難。

施政報告的重點原本是推動六大產業,為香港的經濟尋求新的出路。事實上,特首確實提出不少具針對性的措施,例如為教育及醫療產業預留土地、推出「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及以政策鼓勵業主重建或改裝工業大廈等等,強調要為產業拆牆鬆綁,提供發展上的便利。

然而,政府為了貫徹「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施政報告內缺乏具體的規劃工作及建議,亦沒有提出稅務誘因,似乎政府只想從旁提供協助,或者從旁提供便利的發展環境,而不想主動介入產業的發展規劃,盡量避免做出一些干預市場的行為,這是政府的傳統智慧。但假如政府能夠協助產業,提出更多發展上的規劃,甚至提出稅務優惠,相信能吸引更多投資者投資,六大產業成功的機會會更大。

我亦想講下與保險業有關的金融政策。政府在施政綱領指出,將會擬訂設立獨立的保險業監,以符合國際上監管機構獨立於政府的趨勢,並且讓保險業監督在運作上及招聘人手方面有更大彈性,以應付新挑戰。我想指出,保險產品及其運作方式有其獨特及專業性,與其他金融產品不盡相同。所以,政府在檢討金融監管機構,包括金管局、證監會、保監處及強積金管理局之相互關係及權責時,應考慮保險業各方面,包括產品及銷售之獨特性。

另外,施政綱領又指出,會在明年初就「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展開精算顧問研究,探討保障基金的適用範圍、徵費率、基金的目標規模及其他細則,預計在本立法年度內可擬定詳細建議。我希望政府可以加快工作進度,例如在擬定具體方案時,可以同步草擬法案的初稿,以便保障基金可以早日成立,盡快為市民提供保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