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推動香港經濟轉型》議案發言(2013.03.20)

主席,香港自回歸以來,經歷了不少風浪,這些風浪令香港人明白,我們有很多問題存在,特別是經濟上的問題,傳統的四大支柱產業,不足以支撐全港的需要,香港必須要找到新的發展路向。為此,特區政府針對本港的情況,先後提出了很多建議,第一屆特區政府提出,要在香港發展科學園、中藥港、數碼港、創意產業、 教育及醫療產業等,而上一屆政府在總結經驗後,亦提出了六大優勢產業的方向。不過,很可惜,直到現在,本港仍未看到有新興的產業能夠脫穎而出,各項建議實際上是雷聲大、雨點小。

今天的議案是促請政府推動香港經濟轉型,有很多同事提出了不少建議或概念,有很多我都認同。但是,正如我在之前所說,本港過去十多年一直都嘗試尋找新機遇,結果徒勞無功。我認為現時大家應先反思一下,為何我們做了這麼多工作都看不到成果,一定要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有不少分析認為,政府提出了太多建議,結果反而無清晰的方向。大家都明白,要成功推動一項產業發展,便要投入大量時間及資源,更要悉心策劃和經營。如果無清楚的目標,自然難以聚焦,亦浪費了時間及資源。所以,推動經濟轉型,應先要有清晰的方向。

事實上,政府的確提出了很多建議,大部分都有在本地發展,但如果甚麼都嘗試做,結果會變為藥石亂投,最後難免一事無成。第一 屆政府當時面對經濟不景,由於急於要找到轉型方向,甚麼都嘗試, 結果當然是徒勞無功。另一方面,政府在換屆後,對於產業發展方向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新任政府表示會繼續推動六大優勢產業,但亦表明對教育及醫療產業化有保留,六大優勢產業可能會變成四大。

明顯地,本港經濟轉型方向一直不夠清晰,不能夠集中到社會的焦點,推動工作自然事倍功半。目前,政府已經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 (“經委會”),將檢討產業發展的策略和政策,我希望經委會可以充分研究及論證,並搜集社會意見,找出最適合香港並能夠配合內地發展的產業路向。如果結論真是將六大優勢產業縮減為四大,政府便不應該再猶豫,應該由政府高層,例如政務司司長或財政司司長帶領所有有關部門,成立專責工作小組,全力推動新發展。我相信惟有這樣,產業發展才會成功。

除了要有清楚的目標外,政府還要有決心,要放棄過去所謂“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更要摒除“不做不錯”的心態。事實上,當上屆政府提出六大優勢產業時,社會上都抱有一定的期望。但是,當提出具體執行措施時,政府要堅守“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只肯做旁 觀者,提供一些經濟誘因,希望透過市場力量促使經營者加入,結果反應未如理想。

其實,環顧世界各地,推動經濟轉型都要依靠政府參與,甚至擔任策劃者的角色,除了提供稅務或政策優惠外,還會為經營者提供全面的協助。南韓發展高科技產業、新加坡發展總部經濟,政府都大力支持及推動,就連歐美政府都不時帶領其商業代表團到中國談生意。今時今日,如果政府堅持要做旁觀者,結果往往只有看的份兒,甚麼都做不到。所以,我同意原議案所說,政府應該適度地運用財政資源及政策措施,推動香港經濟轉型。

最後,我想指出,我們現在所說的經濟轉型,是指發展新的產業,以配合或彌補四大支柱產業的不足,亦即不是要取代支柱產業。我強調這一點,是想提醒大家目前支柱產業面對很大的競爭,特別是金融業,近年本港的優勢其實正在下降,主要的競爭對手,例如新加坡, 已積極提升競爭力。如果我們掉以輕心,慢慢就可能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屆時香港就真的是大勢已去了。

不過,最令人擔心的是,社會上很多人都不認為或不相信香港經濟有很大的隱憂,將社會的精力投入內耗之中,令社會無法專注於經濟建設。我舉出一個例子,台灣在1980年代開始發展高科技產業,做得十分出色,成績一直較南韓好。但是,1990年代以後,台灣社會出現內耗,結果經濟持續低迷,反而近年南韓專注發展高科技產業,不但超越台灣,更打進世界一流的行列。這個例子是人所皆知的,很值得我們深思。

我希望將來社會無論出現多大的爭拗或矛盾,都不要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因為這些真的關乎到香港數百萬人的生計。

我謹此陳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