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加強就業支援、創造就業機會》議案發言(2009.11.25)

陳健波議員:

主席,今天已經有很多議員在就業支援的問題上發表意見,我希望重點分析一下創造就業機會的問題。

其實,香港已推行扶貧政策多年,但貧窮人口越扶越多,這涉及很多複雜的問題,包括人口政策問題等,實在不容易解決。但是,我認為,其中一個基本核心根源,便是產業發展嚴重失衡。

在回歸前,香港服務業高速發展,當中四大支柱產業更成功,逐步導致勞務密集的行業日漸式微。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香港目前服務業佔GDP 92.3%,但只能容納86.7%的就業人口,而製造業佔GDP的比例已從1991年的14.5%,持續下降至目前的2.5%。結果是香港無論有多繁榮,仍然有很多基層人口找不到工作,或只能從事收入很低的工作。出現產業嚴重失衡的原因,

其中是本港生產成本逐漸上升,導致工業北移。另一原因,是香港政府要嚴守積極不干預政策,任由產業自由發展,結果香港的優勢產業得以高速發展,例如四大支柱產業。

然而,投資者往往急功近利,一些需時較長來培植的產業,由於缺乏政府的倡導而無人問津,結果產業發展嚴重失衡。

香港回歸後,政府似乎明白要發展多元化產業,才能養活各階層市民。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先後提出多個產業方案,可惜因種種原因而失敗告終。現在,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的六大產業,包括檢測認證、醫療服務、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產業、環保產業和教育服務,正正是香港打破產業發展失衡的良機,而當局估計能夠創造以萬計的新職位。

有人認為,六大產業可以提供給基層的職位不多,但事實上,有新職位自然會引發新需求,他們的新辦公室投入運作,也自然會在配套上產生新的需求,例如清潔的服務、員工膳食及貨物運輸等。事實上,由於工業已無法回流香港,我們只可依靠推動新產業發展,以創造新職位。況且, 香港能夠多元化發展,貧窮人口的下一代便有更多機會脫貧。

然而,六大產業是否成功,有很大程度要看政府的決心。在施政報告發表前,政府不斷向外界吹風,為發展六大產業造勢,給人有很大的期望,但結果政府只是以拆牆鬆綁的方式推動發展,實在令人擔心推動的力度不足夠。

環顧亞洲多個國家,在推動產業發展時,政府一定要擔當倡導者的角色。舉一個例子,韓國電影業近年發展十分興旺,這除了業界努力外,韓國政府其實承擔起產業倡導者的角色,由研發工作,至人才培訓、資金籌集及市場推廣等,政府都全力協助。反觀香港電影業,我們便很容易明白我們的電影業為何會走下坡。所以,要成功改變產業失衡的問題,政府要放棄被動的態度,積極充任產業倡導者的角色。要擔當倡導者的角色,政府其實要克服一些心理負擔,政府不能因為怕被批評為官商勾結,而對產業發展不聞不問,反而應大膽引入新機制,向投資者提供進取的稅務或財政優惠,以爭取他們來港投資,或開設地區辦事處。政府可以與投資者訂下投資協議,而為防止濫用及有利益輸送的情況,政府可以設下嚴格的監察制度,以公平、公開的高透明度機制,審批協議,務求在陽光測試下,仍然是潔白無瑕。投資協議亦應從嚴處理,要求投資者承諾在香港的投資規模, 甚至開設多少個職位,當他們資金到位, 香港得到實際利益後, 政府才逐步提供優惠。

我相信,要創造就業機會,應從改善產業結構及吸引投資者做起。過去的一套不會為香港帶來出路,政府應引入新思維,勇於承擔,才能解決就業問題。

主席,我謹此陳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