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全面減稅》議案發言(2013.11.20)

主席,對於今天這項“全面減稅,還富於民”的議案,我 十分贊同減稅的建議,但認為除了還富於民之外,減稅還有更加重要的目的,那便是刺激經濟。在我早前就施政報告提交的建議中,重要 主張之一便是要減稅以刺激經濟。

事實上,我一直支持透過減稅或退稅的方式,達到還富於民的目的,但要長遠維持低稅環境,政府一定要設法擴大收入來源,以彌補少收的稅款及支付龐大的公共開支。否則今年減稅,三數年後又將之增加,這種減稅措施根本毫無意義,亦非真正的還富於民。

今天有議員建議向企業“開刀”,這有如殺雞取卵,政府短期內無疑可增加收入,但資金和人才會慢慢流走。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競爭對手一直覬覦我們的資金和人才,向企業“開刀”等於將會為香港“生 金蛋”的鵝拱手送予對手。所以,我認為最好是由我們奪去別人那隻會“生金蛋”的鵝。要提升本港競爭力,吸引國際投資者來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便是減利得稅。

減稅以刺激經濟是公共財政的常用手段,目前本港正需要採用這種手段,以重建本港的競爭優勢。本港競爭力逐漸萎縮的問題,近期本會已曾多次討論,今天我亦想指出,提升整體競爭力是本港的最優先要務,如再故步自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一如世界第一貨櫃港地位,很快便會被人搶走,所以本港需要盡快提升競爭力。同時,隨着國內經濟改革進一步深化,本港面對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上海已成立自由貿易區 (“自貿區”),有內地傳媒報道,中央可能會在短期內通過在廣東省成立另一自貿區。因此,我們必須爭取進一步和國內 合作,擴大香港的生意規模,這當然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其中包括一定要優化本地的營商環境。

此外,本港有減稅的需要,但亦需要財力和實力以作支持。本港已累積了超過 7,000億元的財政儲備,加上巨額外匯基金盈餘,已坐擁萬多億元財產,足以支持當局推行減稅計劃。由於減稅刺激經濟需 經一段時間方可見效,短期而言的稅收減少實屬無可避免,所以巨額財政儲備可令本港有能力實施減稅計劃。

很多人認為減利得稅只會惠及大企業,這只是短視的看法,根本看不到當中可為社會帶來多大的長遠得益,我可以舉例說明,好讓大家較易理解。新加坡近年經濟發展迅速,目前已在不少領域超越了香港,他們的成功有賴多方面的配合,但新加坡政府和不少分析都認為,他們能夠成功刺激經濟,減稅可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 1997 年,新加坡企業稅率高達26%,但他們先後藉經濟環境變化,分5次削減企業稅率,目前已下調至僅 17%,已貼近香港16.5%的水平。他們雖然大幅減稅,但收入增長卻相當驚人。新加坡的同期本地生產總 值急速上升,由1,460億坡元上升至最近的超過3,000億坡元,升幅超過1倍。當然,新加坡的成功有很多原因,減稅只是其中之一,但我相信如香港願意削減利得稅,再加上其他方面的配合,亦可收因減得加之效。

事實上,減利得稅是世界大勢所趨,很多亞洲甚至西方國家近年均先後削減企業稅。例如英國2008年的企業稅率高達30%,但今年已減至23%,台灣則和新加坡一樣,已減至17%,我們的低稅率競爭優勢已逐漸被追近。其實,我們早應研究相應下調稅率,以繼續維持本港的競爭優勢,可惜我們並沒有這樣做。我們應十分清楚,過去很多國際企業選擇來港投資,原因均在於看中本港的低稅率優點,如果讓這個如此重要的優勢慢慢消失,日後能否把國際投資者留在香港,實屬極大疑問。

同時必須一提的是,本港近年租金高企,投資者變相需要繳交高昂的地稅,加上本地國際學校的學位不足,早已蠶食了我們的優勢, 減稅正可減輕企業負擔,從而挽回本港的部分優勢。

此外,本地的一些例子亦可證明減稅有助提升競爭力。香港在2006年取消遺產稅,令本港的合併資產管理業務由當時管理6萬億元資產上升至去年的超過12萬億元資產,讓本港逐步成為資產管理中心。另一個例子是在2008年取消葡萄酒稅,令當時每年進口約28億元葡萄酒上升至去年的 80億元,而香港亦已成為葡萄酒貿易及集散中心。

香港政府現正致力推動本港成為專屬自保和再保險中心,但有關的稅務優惠其實亦不如新加坡,希望政府能加以檢討,並設法增強本港的競爭力。

我明白每當說到減稅,特別是減利得稅時,很多人都會有疑慮,但我們其實可仿效新加坡,採取“摸着石頭過河”的做法,因應經濟變化定期作出調整,甚至將之定為3年的試驗計劃,到時再作檢討。如果不能起刺激經濟的作用或只能惠及企業,我們大可再作調整,甚至 將計劃取消。

我今天花了大部分時間解釋香港需要減利得稅的因由,但正如先前所說,我同樣支持減薪俸稅,不過由於社會及本會有較多人士支持減薪俸稅,所以我寧願花多一些時間談論削減利得稅,希望令政府及社會明白,減利得稅對提升本港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謹此陳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