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保障職業安全》議案發言(2014.11.16)

本港的工業意外和相關的死亡個案持續高企,今年年初已有 5 400多宗工業意外。雖然意外的整體數目比數年前下降 ,但隨着有大量工程持續上馬,將有更多工人投入地盤前線工作,估計傷亡個案會大量發生。

我們無法完全阻止意外發生,但我們應該有能力幫助工傷工人早日康復。今天,我想花多些時間談談康復的問題,以及介紹一項由香港保險業聯會贊助的研究計劃。

大家皆知道,協助工傷工人早日康復,除了可以讓他們盡快復元,減低工傷帶來的傷害外,亦可以讓他們早日回復正常生活。但是,本港這方面一向做得不足夠。在目前的醫療系統中,工傷工人大多數會先被處方止痛藥,數個月後才接受專科治療。不過,在接受專科治 療時,他們不斷由一個專科轉介至另一個專科,彷如一個球般,被各個專科交來交去,根本無人做全盤統籌,亦無人跟進他們在康復後的工作情況。目前的體制未能為傷者帶來最大益處,反而令工傷工人感到被動和孤獨無援。

同時,工傷工人大多數是骨科病人,如果在治療中得不到適當處理,包括缺乏骨科工傷康復理念,他們可能會錯失康復介入的黃金時機,無法恢復最好的生理功能,令他們需要更長時間康復,甚至造成長期殘障。

為探討有關工傷康復管理的問題,香港保險業聯會贊助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進行一項名為 “工傷康復計劃”(“計劃”) 的研究。計劃最大的特色是以骨科工傷概念為主導,由於骨科醫生對工傷治療的流程有全面認知,以骨科醫生作為骨科工傷康復中的主要協調者 ,為病人進行早期介入,可以令其他專科治療配合得更好,讓病人獲益更多,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計劃的流程包括,第一,接受個案轉介,傷者均因為工傷而導致下腰部疼痛;第二,安排傷者接受磁力共振檢查;第三,由骨科醫生 分析,並制訂康復計劃,以及協調各專業配合;第四,進行康復治療,包括職業及物理治療;以及第五,由個案經理安排工傷評估,與僱主進行協調,安排已康復的員工復工。

計劃至今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效。根據中大提供的資料,計劃自 2011年啟動至今年6月期間,已有183名患者參加計劃並接受治療。參與計劃的患者均能較快復工、較早獲得判傷轉介和縮短病假時間。參加者平均能於受傷後約7.6個月復工,相對一般同類工傷工人13.7個月的復工時間,研究結果令人感到十分震驚,因為原來一般的工傷工人可以提早一半時間完全康復。他們只是因為受到目前系統的掣肘,令康復進度受到不必要的延誤。

工傷康復需要社會多方面投入,包括僱主的參與,他們的參與非常重要。香港目前的醫療系統沒有正式渠道讓僱員康復後跟僱主溝通,而在計劃下的個案經理正好擔任這個角色。在計劃下,個案經理可以加強勞資雙方的溝通,令工人復工的過程更順利。工傷工人能盡快接受治療及早日康復,便能夠重投工作,僱主亦可以減少因為工人請病假而帶來的損失,醫院亦可以有更多時間照顧其他病人,實際上是多方共贏的。

中大指出,計劃只屬初步的臨床研究,還需要繼續研究,才能得到完整的研究結果。但是,計劃的模式是能夠讓受傷僱員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最適合的治療,是一種極具參考價值的康復模式。目前,香港的工傷康復政策尚未完善,可望藉計劃的研究和發展推動香港工傷康復的發展。研究的學者更希望香港將來可以發展出一所供大眾使用的公共工傷康復醫療中心。

我今天提出的修正案想指出,本港目前缺乏工傷康復政策,往往令工傷工人的康復進展不理想,而計劃正好顯示出,良好的工傷康復計劃可讓僱員、僱主及社會同時受益。類似的工傷康復計劃在外國十分普遍,成效亦早受到肯定。所以,我建議社會各界人士能夠合作研究及推動有關計劃,令工傷工人,以至整個社會皆能得益。

我想談談鄧家彪議員的修正案 ,當中鄧家彪議員建議成立“中央 職業保險補償基金”。我過去已曾多次指出,勞工保險長期受保險詐騙困擾 (包括個人詐騙和集團式的詐騙) 而令保險業長期虧損。由政府經營勞工保險,只會令庫房負上沉重的包袱。政府的效率比私營界別 低,薪酬成本亦較高,現在連私營勞工保險亦嚴重虧蝕,政府自然更難以達致收支平衡,最後只能用公帑補貼虧損,屆時便會產生更多問題。所以,我反對鄧家彪議員的修正案。

我謹此陳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