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據報,近日警方拘捕275人,他們涉嫌以虛 假醫療證明文件或自編自導交通意外,騙取社會福利署(下稱“社 署”)負責發放的交通意外傷亡援助金(下稱“援助金”)。有關案件涉 及121宗交通意外,涉款達1,400萬元。社署指出,騙取援助金屬刑 事罪行,有關人士可根據《盜竊罪條例》被起訴,一經定罪,最高 可被判入獄14年。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過去3年,有多少宗援助金的申請因提交的醫療證明文件 被視為有可疑,而轉交醫院管理局或衞生署重新評估,以 及有多少宗可疑個案轉交警方徹查;警方有否採取執法 行動及以《盜竊罪條例》起訴懷疑騙取援助金的人士;如 有,被捕人數及判罰為何;
(二) 除向醫療機構核實醫療證明文件外,政府有何進一步措 施防止詐騙援助金的行為,例如加強調查多次申請援助 金的申請人,以及調查同一醫療機構或醫生涉嫌發出虛 假病假紙的行為;及
(三) 政府有何方法令市民清楚明白詐騙援助金屬刑事罪行, 會面對嚴厲刑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主席,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計劃”)是一項 福利措施,由社會福利署(“社署”)負責執行,目的是向道路交通意 外受害人或因交通意外而死亡人士的受養人迅速提供經濟援助。計 劃無須考慮受惠人的經濟狀況,或有關交通意外是因誰人的過失而 造成。
就議員的質詢,我現綜合答覆如下:
(一) 社署嚴格審核每宗交通意外傷亡援助申請。根據現行安 排,社署會要求警方書面確認有關申請是否涉及交通意 外,以及與發出醫療證明文件的公/私營醫療機構核實醫 療評估資料。如發現申請人提供的資料及文件不全或需 要澄清,例如醫療證明文件沒有確立申請人受傷原因是 交通意外所引致,社署會向相關醫療機構查詢或要求重 新評估,以確保申請人的傷患與所涉交通意外有關。過去 3年(即2022-2023年度至2024-2025年度9月底),社署向 公/私營醫療機構核實醫療證明文件資料共約5 600次。社 署人員會在確認或澄清醫療評估資料後,再按既有程序繼續處理申請。
此外,社署人員會加強核實申請人有否就同一宗交通意 外循其他途徑索取損害賠償或補償。如社署已向申請人 發放援助金,也會適時通知保險公司,防止雙重賠償。
社署在處理申請時如懷疑個案涉及虛假醫療資料、欺詐或其他刑事成分,會轉交警方調查,並即時停止處理有關申請。近月警方就多人涉嫌以虛假醫療證明文件及其他 方法詐騙交通意外傷亡援助作出的拘捕行動,正是由社署人員按既有工作程序核實申請時發現可疑而啟動的。 過去3年,社署共把575宗可疑個案轉交警方調查,其中 275人因涉嫌向社署提供虛假醫療證明文件以騙取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而遭警方拘捕。
(二)及(三)
為預防濫用或詐騙援助,社署已檢視處理個案的工作流 程,並按風險為本的原則加強抽查申請人提交的醫療證明文件。此外,針對同一名人士多次提交申請的情況,社 署會要求申請人提供更詳盡的交通意外資料以供調查, 亦會分析申請人所涉及的交通意外個案有否共通點或可 疑之處。就涉及“臨時生活補助”的申請而言,社署會視乎 個案情況(例如生活補助期的長短)向警方查核申請人的 交通違例紀錄,以核實其申請有關補助的資格。
社署會向申請人清楚說明騙取援助金屬嚴重刑事罪行, 申請人除會喪失領取援助金的資格外,亦可能會根據《盜 竊罪條例》(第210章)被起訴,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入 獄14年。每名申請人須簽署有關申請表,表示清楚明白必 須提供真實無誤的資料,以及騙取交通意外傷亡援助金 須負上刑事責任。社署除了在網頁發放上述資訊,亦在交 通意外傷亡援助組辦事處的接待區張貼打擊濫用或欺詐 交通意外傷亡援助的新聞稿及播放短片,提醒到訪者騙 取援助金屬嚴重刑事罪行,並會面對嚴厲刑罰。
為完善計劃及確保公帑用得其所,政府將檢討計劃的申 請資格及援助涵蓋範圍,確保真正有需要的受害人得到 及時援助,同時防止濫用及嚴懲詐騙個案的不法分子。多 謝主席。
陳健波議員:保險界已經在金融科技層面進行投資,研究大數據分 析和人工智能檢討,以應對日益猖獗的保險詐騙問題。近年,每年 都有超過1萬宗的援助申請,我想問社署會否利用人工智能科技處 理申請?這樣既可提高效率,亦能打擊詐騙。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主席,多謝陳健波議員的補充質詢。在現行流 程中,就每宗申請個案,社署的相關人員其實都會面見申請人,親 自當面核實資料和面談,所以如果一開始便純粹以線上的人工智能 模型處理申請,暫時我們覺得並不適合。當然,我們明白議員的關 注,因為每年都有相當多的查核個案,我們會考慮在進行分析和預 判方面,可否使用更多科技。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