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主席。香港近年面對西方政治打壓,加上社會環 境轉變,需要有重大改革,才可以扭轉目前情況。新一份施政報告 大量採納政黨和民間的意見,在金融、航運、經濟、創新科技及民 生等各方面都提出新意念和亮點,以改革求變為主導,提出很多針 對性的措施,相信可以幫助香港更好地應對目前的政治環境和社會 各種改變的挑戰,當中亦有不少惠及民生的措施,切實改善市民生 活。
金融一直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在現時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 環境下,開拓新金融優勢刻不容緩。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推動金融財 經發展的有力措施,在多方面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環視 當今世界,地緣政治複雜,但香港憑藉安全而且環境穩定的優勢, 仍然具備無限潛力。施政報告中提到建立國際級黃金和大宗商品倉 庫交易生態圈,透過吸引國際黃金現貨在香港儲存,推動黃金交易、 清算和交割等業務發展。而大宗商品包括金屬、礦產等,佔全球航 運交易量超過一半。政府提出研究稅務優惠和配套,以吸引更多相 關企業落户,並進一步建構交易生態圈。這兩大金融市場不單可提 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可以帶動法律、保險、物流等不同相 關行業的發展,將會成為香港經濟增長亮點。
另外,深化“互聯互通”機制,可以帶動國內外資金在本港更便 捷地匯聚和流轉,債券市場和股市必然受惠。與此同時,豐富離岸 人民幣業務,例如債券結算抵押和融資安排,並提供更多以人民幣 計價投資產品,都有助香港進一步鞏固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此外,吸引海外優質企業來港設立離岸貿易指揮中心,無疑可以推 動總部經濟發展。這些改革不單擴大資金北向和南向流動,更可鼓勵更多企業選擇落户香港,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 爭力。
在航運方面,香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效率極高的港口之一,國際 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排名全球第四。施政報告提出推動具潛力或具代 表性的海運保險業務落户香港,旨在擴展本港的海運保險產品,並 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服務。此舉有助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業發展, 亦彰顯出香港成為全球領先航運中心的決心。事實上,香港一直是 眾多船隻選擇註冊的熱門地點,香港境內大概有2 500艘100噸以上 的遠洋船,加上中國公海大概8 300艘,總數更超過11 000艘,規模 十分龐大。然而,這些船隻的保險業務多數都由歐美承保,而本地 保險在這方面尚未能發揮力量。
鑒於目前地緣政治環境複雜,不少公司都擔心在外地購買保險 可能會因為制裁原因而遭到賠償障礙。因此,香港海運保險的發展 變得更為重要,背後所蘊含的巨大發展潛力亦不容忽視。可以預見 未來海運保險業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保險業界歡迎政府加強海事 保險人才培訓,提供更多元化和具有競爭力的培訓機會,以應對未 來海運保險業的蓬勃發展。
至於保險業方面,施政報告亦提出保監局明年將全面檢視保險 公司的資本要求,包括研究透過基建投資的資本要求,豐富保險公 司的資產配置,從而帶動業界積極投資北都等基建。保險公司每年 都要投資數以千億元計的資金在各類投資項目,如果可以善用這些 資金,鼓勵保險公司使用更多投資渠道,將會對香港整體經濟產生 積極的作用。如果計算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比率時,香港政府或國家 發行債券,或是由政府擔保的基建債券項目,資產估值可以全數計 算,甚至可以享有額外的估值優惠,必定可以鼓勵保險公司優先考 慮購買政府的基建債券,以達至雙贏局面,一方面可以推動政府基 建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拓闊保險公司的資金用途。
主席,我在不同場合都強調扶助和壯大本地基金公司的重要性, 希望政府認真考慮。目前,由於外國資金對港股的投資減少,部分 大行或分析機構已經不再為香港和國企部分股票撰寫分析報告,導 致基金經理難以獲得專業的分析報告作為投資依據。因此,政府應 該積極鼓勵本地各類短中長期持有基金的投資經理,提高投資港股 的比例。長遠而言,有需要扶助和壯大本地基金公司。政府在人才和業務方面培育本地基金投資公司,可以參考新加坡的做法,向表 現優異並達到一定業務規模的本地基金公司分派部分業務,由他們 管理。新加坡有很多種子資金都用來培育本地基金,當其中一兩間 基金公司壯大後,日後就成為本地的專業大型基金公司。為了吸引 和鼓勵更多公司投入研究團隊,對香港股票進行深入的資料分析, 為基金經理提供更全面、更專業的投資依據,使基金經理和投資者 都可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當局需要增加更多誘因,例如提供稅 務優惠等支援措施,鼓勵他們在這方面多做工作。
另外我想談談社會民生方面,房屋一直是民生問題的癥結所在, 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針對房屋問題的措施,以回應市民訴求。對於 曾連續兩次申請居屋而未能成功購入單位,以及40歲以下的白表年 輕家庭和一人申請者,將會提供多一個抽籤號碼,增加他們的中籤 機會,令年輕人可以在香港置業,以及有更多歸屬感。同時設立舉 報濫用公屋獎賞計劃,加強打擊濫用政府資源,收回違規使用的公 屋單位,令真正有需要的市民可以更快“上樓”。金管局亦即時放寬 按揭要求,幫助有置業需要的人士,鼓勵市民努力工作,不要躺平, 以購置自己的物業為目標。這些措施均有助穩定樓市,對香港整體 經濟亦有正面影響。至於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很高興政府決心解 決“劏房”,以約80平方呎、有窗有廁的“簡樸房”取代“劏房”。我期 望“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可以妥善處理好過渡過程,令市民告別 “劏房”。透過一系列措施,相信市民可以感受到政府在保障市民安 居樂業方面的決心,以行動締造更好的居住環境。
至於醫療方面,現屆政府展現出改革的勇氣,不但全面審視醫 療體系的定位和目標,同時改革醫管局和相關部門的職能和分工, 提升醫療服務質素和效益,着手改善公營醫療服務,提出籌建第三 間醫學院,培訓更多醫護人手,令香港醫療制度真正配合市民的長 遠需要,應對人口老化對醫療體系的壓力。
我在此想特別談及施政報告提出,探討就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 立法的措施。這項措施對市民和整個醫療體系都有莫大好處。首先, 立法預計可以有效減低醫療通脹。香港的住院醫療費用,經常出現 雙位數字增加,根據國際調查報告,同一項手術,香港的收費比亞 洲區高出兩三成,保費因此有增無減。即使市民購買了醫療保險, 如果每年保費都以雙位數字增加,退休後的長者自然難以負擔得起 每年加價的醫療保險。立法提高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要求公開標準手術等收費,同時嚴懲保險詐騙,才有效阻止醫療收費不合理地 上升。市民求診前對收費心中有數,有能力的市民自然會選擇私家 醫院,將公營醫療服務留給有需要的人,這樣才可以徹底解決目前 公立醫院大排長龍的問題。
新一份施政報告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不同範疇着墨頗多, 展現出政府的決心和遠見。深知只有市民的生活得到切實改善,香 港的整體社會環境和氣氛才可以慢慢好轉。我衷心希望政府可以繼 續努力,加快經濟復蘇步伐,將各項措施和規劃踏實地落到實處, 為香港的未來創造更美好的前景。
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