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波議員:多謝代理主席。夏主任提出的“香港無處不旅遊”,實 際上是鼓勵我們用微觀的角度,發掘出本土社區的文化寶藏。政府早前宣布今年合計舉辦的盛事超過210項,不過舉辦盛事只是旅遊推廣的其中一個策略。這次我主要想集中探討如何可以實現“無處 不旅遊”的理念。多謝陸瀚民議員提出今天這項富有意義的議案。
香港本身擁有豐富的特色和文化底蘊,經過重新包裝後,一樣可以吸引旅客。香港48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全部都值得我們保育,當中有12項更被列為國家級非遺,包括:長洲太平清醮、 大澳龍舟、大坑舞火龍、黃大仙信俗、長衫、粵劇及涼茶等。部分項目早已成為著名景區,例如黃大仙、長洲及大澳,其他只要經過精心設計,亦可以推廣成文化旅遊,例如涼茶、長衫及古琴藝術,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很多故事可以說。事實上,在香港,文化旅遊只是小眾項目,但在國內很多人喜歡文化藝術,去旅行都會選擇文化遊,只要我們做得好,便無須擔心客源。
香港有國家甚至世界級的文化寶藏,值得我們大力發展,就是金庸和武俠小說、李小龍和香港功夫電影。金庸和李小龍都是香港之光,近年政府重視他們的貢獻及影響,先後舉辦多次展覽及活動,但他們尚未有永久專屬的紀念場館,而他們已經成為華人文化象徵,永遠都有愛好者及支持者。同時,香港功夫電影及武俠小說馳名於世,如果能夠打造成專屬文化博物館,必定可以吸引大量遊客來港。
另外,要落實“無處不旅遊”,必須深入認清各區的特色。很多旅遊賣點實際上埋藏於日常生活中,無須刻意經營。內地旅客推崇懷舊的港式風情,例如中環蘇豪卑利街的某間咖啡店是近期熱門的 “打卡”熱點。在咖啡店外的石梯上坐下,捧着一份早午餐拍照“打 卡”,這種很休閒的生活態度就是他們心目中的“港式風情”。普通街道也可以擠滿旅客,正正反映旅遊賣點不一定要走高檔路線,“貼 地”也是另外一大特色。在此,我想特別提出一點,現在時代已經變改,但很多經營者的經營模式跟不上步伐,經常埋怨沒有客人、沒有生意。其實,這些小店只要懂得變通,善用社交媒體作宣傳,生意根本是源源不絕。
香港人喜歡去日本旅遊,如果是漫畫迷,肯定都去過江之島電鐵鐮倉高校前站附近的平交道口,那裏是《男兒當入樽》的取景場 地。近年,這個地方吸引了大量遊客“打卡”,有不少遊客為求拍到 漫畫同款照片而堵塞路口,造成危險,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在此, 我也想帶出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就是在落實“無處不旅遊”的 同時,如何平衡旅遊業發展和對社區的影響,提升香港整體的承受和接待旅客能力。
香港旅遊業要積極求變,落實“無處不旅遊”理念,充分發揮香港自身的特色,做到“18區,區區都有旅遊熱點”,令人流不再集中於旺區,確保旅遊業可以穩定和有序發展。
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