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致謝議案》議案發言(2018.11.09)

主席,即使我和朱凱廸議員的很多想法是南轅北轍,但他剛才提到他的想法有改變,我全力支持,而且認為政府真的要認真處理這件事。

主席,我返回這篇我已準備了數天的發言稿。我當議員已經 10 年,由當初滿腔熱誠,至今逐漸發現要推動一件事十分艱難,令 我曾經感到心灰意冷。不過,我現在又回復朝氣,因為我發現當我們面對一些對香港社會、對民生有根本性改變、有重大好處的政策,而政府和市民卻因為種種原因猶豫不決時,從政者便要將榮辱放置一 旁,勇敢地站出來,痛陳利害,令市民明白真相,從而走向正確的方向,令香港的深層次問題得到解決,造福市民,這樣我 10 多年的從政生涯才不會白費。

主席,我會用餘下時間就 “大填海” 進行分析,希望各位市民、官員、議員、傳媒朋友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我相信這議題跟市民,特別是立法會大樓內很多年輕傳媒朋友有切身關係。

香港大部分深層次問題跟房屋有關,我會說 “萬惡樓為首”,包括樓價貴、租金高、青年人長大後還要與家人擠迫地住在面積很細小的單位,沒有自己的空間,連結婚生子也受到阻礙。土地不足也導致商業樓宇租金貴、成本高,做生意非常艱難,特別是發展新興產業,而 外國專才也不肯來港發展。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還採用反對派所謂的替代方案,即那些推行了 10 多年、針對棕地、農地和軍事用地的無甚效用政策,根本不能改變這個局面。

事實上,目前香港人口的擠迫程度已經相當嚇人,每平方公里的已發展土地居住了 27 400 人,比印度孟買還要多,新加坡的數字只有香港的一半,是 10 700 人,深圳更只有 7 000 人。所以,如果我們不加大力度增加土地,根本不能解決問題。現在郊野公園的範圍不准改變,只能不斷興建 “插針樓”。如果香港人要住好一些、住大一些, 便一定要增加香港的土地面積,填海是我們的希望。

如果香港人不知道該怎樣做,應看看其他地方的做法。過去 10 年,香港沒有怎樣填海,但大家是否知悉,深圳已填海 5 300 公頃, 新加坡已填海 2 500 公頃。將來我們可以繼續反對填海,但深圳預計還會填海 5 500 公頃,新加坡還會填海 4 700 公頃。別的地方增加了這麼多土地,居民自然可以住得好一些、大一些。城市規劃會更好,有更多休憩空間和綠化地帶,成為更加宜居、宜商的城市。

至於香港,我們卻繼續收回零碎的農地。要收回棕地則更困難, 只是將棕地的作業搬至另一地方。以多層樓宇容納棕地作業,其實很多時候並不可行。如果我們想比較其他地方的做法,深圳和新加坡是造地建屋,建造便宜及質量好的房屋,而香港則只是進行舊樓重建, 單是商討收樓和處理訴訟已經害慘自己,時間長又沒有把握,怎會有好運氣?這樣下去,深圳和新加坡肯定跑贏香港,越跑越遠,而香港只有跟在後面 “食塵”!

此外,我們應該考慮一下大廈老化的問題。有研究顯示,香港樓齡 70 年以上的樓宇現在有 1 100 幢,到 2046 年便會急升至 30 多萬幢,屆時需要大規模重建,需要大量新樓宇供居住在舊樓的人暫時調遷。現在不填海,肯定沒有足夠土地。老實說,十多二十年很快過去, 如果我們還不加快進行,真的對不起下一代。今天不做,明天後悔。

至於大家經常關注的技術問題,我同意要充分理解,但現時很多 報告也顯示,很多工程上及環保上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目前,選址也考慮到氣候和生態的變化,而且填海工程要做 10 多年,科技不斷進步,將來一定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

至於財政方面,很多人說得很誇張,說 “倒錢落海”,淘空政府所有儲備。其實,這些是嚇市民的說法,市民必須知道真相。事實上, 有人估計填海投資需要 5,000 億元至 1 萬億元,但如果算上賣地收入,坊間 (包括我自己) 的估算,大概可以收取 1 萬億元至 13,000 億元之間,隨時倒過來賺錢,變成倒沙成金,而且還未計算將來為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其他好處。投資還要分 10 多年支付,怎會有問題呢? 所以,最近較少人提出淘空庫房的理論,因為連小朋友也不相信。

最近有人告訴我,如果填海會令政府破產,新加坡和深圳還會長期填海數千公頃嗎?究竟是別人傻,還是我們傻呢?另外又有人提出,填海興建新房屋只會惠及新移民。首先,這種說法帶有歧視成分, 新移民帶來的問題需要處理,但新移民也為香港帶來新的勞動力,帶動經濟發展。我同意如果基層移民大幅增加,會為社會帶來重大壓力。所以,政府進行人口規劃時,一定要正視這個問題,一定要膽敢跟中央商討。不過,這不是反對填海的理由,我們一天未跟中央談妥, 一天未有新的人口政策,難道便放軟手腳嗎?現時有 27 萬名輪候公屋的申請者,有 25 萬名市民希望購買居屋,有 25 萬名 “劏房” 住戶, 那些都是香港人,需要入住公營房屋,他們也排列在隊伍前方。即使填海後建屋,也由他們先 “上樓”,何時輪到新移民?為何會惠及新移民?我希望大家不要再煽動仇恨。

有議員說,現時估計有關地價每呎要 9,000 元,屆時樓價將會十分昂貴,青年人怎會有能力購買?我又請大家不要再誤導別人,現在說的是 10 多年後的 9,000 元,屆時經濟改善、工資大幅上升,加上最重要的是,政府手上土地越多,反而能夠令地價回穩,因為地主、 地產商很難再囤積土地。再者,”明日大嶼” 建造的房屋有七成是公屋和資助房屋,當中包括大量居屋。大家不要忘記,現時居屋已經由以前跟市價掛鈎改為與購買力掛鈎,價格已經變成市價的 52%,絕對能讓青年人 “上車”。將來青年人入住居屋和資助房屋後,有錢可購買私樓,所以居屋是一個很好的置業階梯,對青年人絕對是好消息,”明日大嶼” 一定可以為青年人提供更好的 “上車” 機會。

又有議員說,2044 年開始人口會下降,為何要興建那麼多房屋?眾所周知,香港是世界上最擠迫的城市,即使人口好像預計般 出現輕微下跌——如果這樣,我會歡迎——我們也可以藉此機會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大家住大一些、住好一些,對擠迫戶而言絕對是好事。反對派為了反對填海,就連市民改善擠迫環境的機會也可以犧牲,令人慨歎。

此外,有議員說 “明日大嶼” 是一個政治任務,又說會惠及地產商和建築商,對於這些上綱上線的言論,我感到十分可悲。無論地產商或建築商,他們均是投資者,他們要透過合法合理的途徑賺取回報,我們應該尊重。如果他們錯誤估算風險,可能會破產,可說是要冒險搏取利潤。企業要冒市場風險,投資錯誤同樣會破產,這便是美國人經常說的企業精神,一直受到西方認同。當然,企業作出不法行為,例如賄賂等,則另當別論。然而,如果有人發表鼓勵仇視的言論、靠分化不同階層來 “撈” 政治油水,是絕對要不得的。

有議員說,”明日大嶼” 要等二三十年,現正輪候公屋的居民等不及了,事實上,現在政府多管齊下,同時推出短中期措施,讓正在輪候的市民 “上樓”。然而,有人 “上樓” 亦不斷有人加入輪候隊伍,所以 一定要有長遠的計劃。再者,亦不是要輪候二三十年,只是輪候 10 多年。如果大家真的願意迫使政府加快速度,又可以減少爭拗,看看怎樣做好一點,其實第一批房屋可能在大約 10 年後落成。

至於有人提議發展軍事用地,這項建議需要與內地商討,而解放軍已說沒有閒置土地。軍事用地實際亦有防務需要,我相信即使商討,也不能寄予厚望。如果能夠達到共識,我對能增加土地的方案當然表示歡迎。

我早前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說,根據過往經驗,政府比較懦弱,往往遇到阻力就會退縮。所以,我們要求政府不要 “跪低”,對香港好的規劃,一定要堅持下去。我同時又解釋了財務委員會 (“財委會”) 的審議程序,但很多議員根本沒有細聽我的說法就作出批評。我手上有 一份訪問的逐字記錄本,我為大家讀出來。(我引述) “我想今時今日的 財委會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我們修改了財委會的會議程序。即使有多麼複雜的問題,其實在比較短的時間就要表決。以往真的可以拖延四 五十小時,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就拖延了 3 年。由於我們修改了會議程序,我相信當有關的撥款申請提交財委會,最多 10 多小時便一定可以處理。” (引述完畢)

請大家留意我剛才的說話,我完全沒有說 “劃線”、”讓政府通過” 等話,我只是客觀的向市民解釋修改財委會會議程序的結果。怎料引來 一些議員的無理攻擊。 郭家麒議員昨天更膽敢說我曾說 “讓政府通過”。不過,他慣性誣衊別人,我不會覺得十分驚奇,但他經常這樣做也要有點進步。”老兄”,請先調查清楚,經常誣衊我的話,我在某天也會發狂的。

我再向大家提供多一些資料。有另一份報章曾報道我解釋財委會經修改的會議程序。我翻查了 3 月 2 日的報章,報道財委會在 3 月 1 日修改會議程序一事,現在又為大家讀出。(我引述) “陳健波會後聯同工務小組的主席盧偉國議員、人事編制小組主席葉劉淑儀議員舉行記者會。陳說財委會在本立法年度休會前,仍有 30 多個民生項目有待審議,包括沙田至中環線、港珠澳大橋、落馬洲、河套等 5 個較具爭議的項目,料各爭議項目要花 10 小時審議。” (引述完畢)

我當時就每個項目估算所需的審議時間,為何沒有人批評,現時卻有這麼大的反應,還要向我提出不信任議案?當然是因為不喜歡我對填海發表的言論,想打壓我。但是,我不會為我說出事實而被打壓感到擔心。我說的是事實,怎樣打壓我也不會害怕,但我不應該因為說出事實而被打壓。

主席,當一個人患上嚴重疾病的時候,他會研究各種治療方法,包括參考別人如何治療這種疾病,會考慮注射、吃藥,嚴重時要接受手術。但是,他會發現沒有一種治療方法不用花錢、沒有痛苦、沒有 副作用。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都一樣,因為這是一種重症。深圳及新加坡都用填海的方法解決房屋問題,成效顯著。香港進行 “大填海” 一 定有痛楚、有副作用,但所有風險包括財務、天氣變化、環保都可以控制及解決。如果任何人漠視 “大填海” 的巨大好處、對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巨大作用,只是誇大填海的困難以作政治炒作,以配合自己的需要,結果就會誤導了相信他們的市民市民十分無辜,以為那些人真的幫助他們令到香港走上錯誤之路,這群人是否歷史罪人? 他們心中有數。

主席,經濟學最基本的理論,說政府投資最能夠刺激經濟發展。”大填海”將會帶來更多額外的投資,既可以解決房屋問題,又會創造大量職位,可以令香港未來 10 多年生機蓬勃、經濟繁榮,結果是人人有工做,人人有樓住,居住環境更大更好。政府增加收入,有更多資源投入安老及扶貧工作,其他問題都會順利得到解決。

有人用 “扭轉乾坤” 來形容填海,我覺得是事實。我經常說,無論議員有任何政治理念,最終都是希望我們的服務對象,即市民,能夠安居樂業。香港近年花了太多時間爭拗,現時政府膽敢提出一種真正的解決方法,大家真的要把握機會,確保政府落實方案,不要讓它說了便當做了,其間更要監察政府周詳處理各項風險。

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經常有議員在財委會說,這些 “大白象” 工程就是當年由陳大文、陳小文等議員通過的。然而,我想指出,議員審批撥款項目是按照政府當時提供的資料,每人投下一票。是否做得不好,政府的責任不是更大嗎?為何會歸咎於審批撥款的議員?我怎樣也想不明白,為何要歸咎於當時覺得項目對民生有重大利益而批出撥款的議員呢?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工程是否做得好是政府的事,政府做得不周全,難道多年後就可以歸咎於當年批出撥款的議員?為香港的發展審批撥款有甚麼問題?即使政府有錯漏也是政府的問題,所以我們要監察政府。

高等法院曾多次指出,而我亦解釋為何修改財委會的會議程序,這樣不停拖延下去有作用嗎?根據我掌握的數字,多年來無論是審議廣深港高速鐵路、港珠澳大橋等項目可能花上二三十小時,但真正用於辯論,即監察政府的時間,卻少於 20 小時。所以,我說的話絕對有理有據,絕對是真確的,希望大家不要再找我麻煩。我說錯了,反對派可以怪責我,我亦會承認,但如果我說的是真話,他們胡亂的批評,其實是在誤導市民。

有些議員自稱是民主派但其實是反對派。他們經常說建制派盲目支持政府。其實不是這樣,我們是 “建設派”,我們想香港好。他們現在又稱我們為保皇黨,自稱是民主派,名字十分動聽,但其實他們是反對派,還在說甚麼?

還剩下一些發言時間,我最後想說一句,各位議員,我想現在是放下政治歧見的時候,讓我們真正為香港做一件大好事。

我謹此陳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