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代理主席。在現今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亦成為教育領域的新焦點。為全力配合國家戰略發展,我們有必要全面研究改革中小學 課程架構。
聚焦提升老師專業培訓及資源是非常重要的,行政長官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持續推動中小學STEAM教育,當中包括支援教師在教學上運用人工智能,促進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局亦於2024年推出“‘智’為學理”撥款支援計劃,專為初中科學科教師而設,旨在支援學校將人工智能融入學與教,推動教學創新,以 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學習效能。
獲批申請的學校會獲發10萬元資助金額,主要是資助科學科教師修讀專上院校或者相關專業機構開設的AI應用短期培訓課程,以及支援學校與相關機構合作,開展AI輔助教學的實踐計劃。參加計劃的學校都要履行當中條件,例如發展最少兩個初中科學科應用AI 的教學例子或資源;舉辦最少一次校內或校外的經驗分享會等要 求。
教育局要針對全球教育趨勢,在中小學不同階段設計人工智能課程。以北京市為例,已明確規定自2025年秋季學期起,全市中小學將全面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並規定每學年不少於8小時課堂; 新加坡教育部亦宣布自2025年起,向所有中小學提供5至10小時的人工智能課程模組。建議教育局參考做法,規定所有中小學學科引入人工智能課程,並訂立清晰課程框架。為確保改革成效,教師培訓是重要因素之一,建議政府繼續資助教師修讀AI課程,加強向學校推廣相關培訓計劃及課程資訊,同時擴充課程種類以提升教師進修的針對性和選擇空間。
教學模式方面,我們不應該再局限於傳統書本教學,要積極開展多元化的課外實踐活動。在現今社會,AI應用是無法避免的,AI 教育亦不應該只是傳授技術和知識,更應該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當局應該繼續推動AI教與學的融入, 推動學校舉辦AI應用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掌握AI技術。
推動AI教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特別重視AI教育中的道德和品格培養,學校要培養學生正確科技道德觀和社會責任感。建議當局同時將AI內容靈活地融入公民教育科,通過情境教學、案例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AI技術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和道德判斷能力,從而增強在新時代下的自我管理能力。
香港作為國家一部分,同時具有國際化優勢,我們要以更廣闊 的視野和堅定決心推動課程架構改革,提升香港教育質素,培育未來創科人才,保持香港國際的社會競爭地位。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