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檢討香港精神健康政策》議案發言(2024.06.12)

陳健波議員:多謝主席。香港近年不時發生與精神病人有關的慘劇,當中最駭人聽聞的是在鑽石山發生的命案,當時政府推出10項措施,增加對病人的支援,雖然已有一定成效,但由於病者眾多、資源有限,暴力個案仍難以完全制止。

多謝林素蔚議員提出今日的議案。社會面對這個計時炸彈,政府應該設法增加醫生、社工人手,同時考慮讓更多患者使用已證實有效減低復發機會的長效針劑,但由於藥價昂貴,難以普及。政府可以考慮爭取國家支持,參與內地集體採購藥物機制,以相宜價格購藥,令病人受惠。

截止去年年中,本港大概有29萬名精神病人,但政府精神科醫 生只有380名,每名醫生平均需要負責多達760名病人,而每年5萬個新症中,部分極端個案要輪候81至99個星期才能接受治療,情況極不理想,因為精神病的症狀可能隨時反覆,其他病症的新症病人遇到突發情況,可以立即向醫院求助,但精神病人的病情如有加劇,未必有能力自行求助,所以政府應該盡快增加專科人手,並在有需要時考慮向海外招聘。

另外,政府已經增加個案管理計劃中的個案經理人手,每名個案經理只會負責不超過40名患者。但資料顯示,該計劃每年只能跟進18 000多名患者,而香港每年維持大概有5萬名嚴重精神病個案,當然,患者如能準時覆診及服用藥物,並非所有個案均需專人跟進。但目前的跟進率只有三成多,政府可能亦需要定時檢討成效,如果效果不佳,便應該盡可能增加個案經理的人手。

另外,醫衞局在去年年底成立首個由政府管理的“情緒通”熱線, 一站式支援受情緒困擾的人士,首3個月大概有3萬宗來電,當中200宗需要跟進、兩宗需要警方介入。事實上,該計劃初見成效,政府未來可以考慮全面優化該計劃,甚至研究主動出擊,利用熱線的便利,接觸或聯絡有需要的個案(例如長時間等候的新症患者或沒有覆診的病人),爭取及時跟進個案,減低可能出現危機的機會。

最後,我必須要談談長效針劑的問題。所謂長效針劑,舊一代 的針劑只需每半個月注射一針便可,新一代的針劑更可以每個月或每3個月注射一針,就可以免除每天服藥。針劑對病人有極大好處, 據稱有多達一半的病人未能完全遵從醫生指示服藥,另有部分病人 病情稍有好轉便自行停藥,他們的復發機會率達到九成。另外,根據港大的研究,注射針劑可以減低復發率48%、減低自殺風險44%, 效果相當顯著。

不過,長效針劑價格昂貴,目前5萬名嚴重患者中,只有5 000人 獲處方新一代針劑,另有8 300人處方舊款針劑,使用率並不普及。 事實上,近年越來越多病人北上求醫,因為內地藥價遠低於香港,例如同一款治癌藥物,在香港每月要支付6萬元,在內地只需支付1.6萬元。行會成員高永文醫生曾經指出,香港的市場太小,所以集體採購藥物的議價能力遠不如內地,導致兩地藥價差距甚大,建議政府爭取參與內地的集體採購藥物機制,令病人可購買價格更便宜的藥物。

由於精神病是社會的計時炸彈,既然證明針劑有效,就應該普及化,如果內地的針劑售價真的遠較香港便宜,政府應該考慮採納此建議,在未成功參與內地機制前,政府亦可以研究能否資助病情穩定的患者到深圳醫院注射針劑,以盡快讓更多病人使用。

多謝主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