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主席。近年,市民購買新鮮糧食的習慣轉變,從 傳統公眾街市轉向超市和網購,令公眾街市面臨需求下降、攤檔空置率高、競爭力不足問題。面對消費形式改變,當局應該及時檢討和調配公共資源,重新定位街市的價值。多謝楊永杰議員提出今天 的議案和其他議員的修正案,讓我們可以討論公眾街市未來的策 略。
截至2023年年底,食環署轄下有74個公眾街市,出租率大約是 84%。當中,元朗同益街市446個檔位中,出租率只有38%,是全港最低,其次是觀塘宜安街街市的46%、鰂魚涌街市的54%。但是不同地區的需求存在明顯差異,各區有不少街市出租率達100%,例如 灣仔街市和藍地街市,所以當局必須以分區規劃思維重整街市布 局。
由2018年至今,食環署關閉了7個空置率偏高的公眾街市,並騰 出有關土地作其他用途,例如非政府機構的過渡性房屋、安老服務等。當局必須持續留意現有街市的使用情況,在短期3至5年內,將空置率高的老舊街市轉型為綜合服務中心,提供醫療、運動設施等 用途,惠及市民。
對於新發展區或者有需要地區,必須做好長遠規劃,預留街市 用地,並引入智慧街市設計,全面安裝八達通、微信、支付寶等,對使用電子支付的攤檔提供經濟誘因,加速無現金支付的發展,應 對未來社會需要。對於普羅大眾而言,街市價錢實惠和乾淨整齊最重要,所以必須避免華而不實設計。如果新街市的管理費昂貴,檔主難免會將營運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最終只會形成街市物價比 附近商鋪更貴,令公眾街市逐漸式微。
此外,現時街市的運作模式普遍“早開早收”,大多數在下午6時 前就會關門,與上班族的放工時間完全重疊,僱員想在下班後買新鮮魚或者蔬菜也沒有辦法。建議揀選部分交通樞紐附近街市,試行延長營業時間至晚上8時,集中服務下班人流,或者引入臨時攤檔機制,允許擁有食物牌照的網店,以短期租約形式進駐空置攤檔, 一方面可以讓網店店主以低成本嘗試營運攤檔,一方面亦可以滿足 雙職家庭的需要。
面對超市與“兩餸飯”店的夾擊,街市必須要思考並改變以往的營運和銷售模式,強化自身競爭力。街市可以發揮自身擁有不同類型新鮮糧食的優勢,推出“半加工食品”,提供彈性、方便的服務, 由檔主提供準備配菜、調味醃製肉類等,滿足雙職家庭快速備餐的 要求。
公眾街市要得以生存,必須貼近現今社會市民的生活節奏和實際需要,透過結合創新商業思維和科技,令公共資源真正用得其所,持續發揮應有的價值,避免被社會淘汰。
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