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拓展香港紅色旅遊及熊貓經濟》議案發言(2024.12.18)

多謝代理主席。旅遊業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近年旅遊形態轉變,消費者傾向享受體驗多於購物,所以香港必須 發掘自身吸引力。多謝陳勇議員提出今天的議案及其他議員的修正 案,讓我們探討如何令旅遊業突破現時的瓶頸,進一步提升國際競 爭力。要重振旅遊業,發展紅色旅遊和熊貓經濟都值得考慮,但今 天我想集中討論熊貓經濟的潛力。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一提到看熊貓,便會想到四川成都,但從華 南地區居民的角度來看,其實來香港看熊貓比到四川的性價比更 高。因為在短假期和節日時,只需乘搭高鐵便可以輕鬆來港旅遊, 而看熊貓便成為其中一個節目。適逢深圳恢復“一簽多行”,相信亦 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熊貓盈盈和樂樂早前誕下港產雙胞胎,安安和可可亦在數天 前正式與公眾見面。香港可以參考成都的成功例子,把握現時打造 熊貓經濟的黃金機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熊貓基地”) 的熊貓數量超過200隻,但說到“網紅”,一定非花花莫屬。花花是成 都熊貓基地最有人氣的熊貓,牠的毛色黑白分明,體型較矮小,圓 滾滾的身型坐着時就像三角飯糰。如果想親眼看到花花,更要早起 排隊兩小時。究竟為何花花會在眾多熊貓之中“出圈”呢?網絡上有 很多花花的短片,牠被同伴撲倒之後不會反抗,乾脆隨手拿起竹葉 躺着吃,就算前去進食時也是慢吞吞地走。這些舉動被遊客賦予人 性化的性格,將花花與“佛系”、平和等性格劃上等號。在競爭激烈 的現代社會,成年人很多時候都需要情感寄託,而花花就是他們的 情緒出口,讓他們透過這隻可愛的熊貓,找到精神的依靠。

其實海洋公園一直都有大熊貓,但以往只被視為海洋公園眾多 動物之中的一員。如果要捧紅香港的6隻大熊貓,必定要擺脫舊有 思維,借鑒打造明星的手法,利用短片、圖片等傳播媒體,分享熊 貓的日常生活,度身訂造以具吸引力的角度突出每隻熊貓的個性, 亦要根據熊貓的獨特性格,設計一系列多元化的熊貓文創產品,吸 引市民爭相搶購熊貓的周邊商品,從而將這股熊貓熱潮成功轉化為 實體的經濟收益。

另外,日本鳥羽水族館開設直播頻道,全天候24小時直播兩隻 海獺的日常生活,時時刻刻都有近千人在網上觀看這兩隻海獺暢 泳其實只是在很小的地方游來游去可說是都市人的心靈療 癒劑。建議海洋公園仿效,為熊貓開設專屬的直播頻道,這樣不單 可以吸引全球熊貓“粉絲”,打出全球知名度,更可以帶動入園人次 和相關收益。

各界需要緊握大熊貓帶來的難得機遇,推出熊貓主題的酒店房 間、熊貓外型的香港特色美食,相信可以為旅客帶來特別的體驗, 以旅遊業推動酒店、餐飲和運輸等各個行業,為經濟注入新動力。

多謝代理主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