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代理主席。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明確指出,要推 進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同時推動國際高端人才聚集 香港。多謝代理主席提出今天的議案,以及其他議員的修正案,令 我們可討論此議題。
教育、科技和人才發展三者關係密切,教育孕育未來,科技彰顯實力,人才引領發展。教育是人才培育和科技創新的基石,透過構建高質量的教育制度,為科技帶來寶貴的人才資源和創新思維;人才亦是確保教育和科技不斷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而科技的進步亦能有力推動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因此,教育是三者 一體化發展的基礎,透過教育改革,大力推動科技發展,同時匯聚人才。政府近年積極搶人才,除了搶人才,同時應該深思如何培養人才。將本地青年栽培成才,既可引導年輕人掌握機遇,亦能培養具香港情懷和長期扎根香港的高端創科人才。
政府需要扮演積極角色,為教育發展提供明確方向和統籌指導。要適應科技的高速發展,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並進。由於學習時間有限,建議定期審視並更新課程大綱。除了要加入與現時科技趨勢緊 貼相關的新元素,例如如何運用好人工智能,另一重點的是要剔除過時的課程。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能確保他們掌握最新的科技動態。另外,要適時改革考試制度,以適應現代教育需求。 建議參考國際形式,允許部分考試採用open book(譯文:開卷)形式,特別是強調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科目。既可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更可鼓勵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會計師的考試 QP(譯文:專業資格課程)為例,部分亦是採用open book形式,令考生不用花大量時間來背誦,專注於解決難題。
傳統的教育思維亦需要轉變。學校需要針對學生對科研的不同興趣,採取個人化的教學策略。對科研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應獲提 供深入研究和實踐的機會,而對科研興趣不大的學生,便應該注重培養基本科學應用能力,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現時中小學大力推動STEAM(譯文: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有助從小打好科學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現時政府的人才培育計劃,為資優中小學生提供有系統的增潤培訓。由資優 教育基金支持的校外進階學習課程,提供不同創科課題的進階課程,致力栽培具備STEAM潛能的精英。我認同此發展方向,長遠可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儲備人才。
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發展,需要政府、企業、高等院校等多方面合作。透過共同開展科研項目和人才培訓計劃,實現“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將創新成果直接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促進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聚集地。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