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增加短中期房屋供應,改善公營房屋短缺問題“ 議案》議案發言(2019.01.17)

主席,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專責小組”) 近日向特首提交報告,建議政府優先推出 3 個短中期及 5 個中長期土地供應選項。專責小組推算 8 個選項能夠提供 3 200 公頃土地,但短中期提供的土地仍然不足。

報告指出,本港短中期的土地供應,即到 2026 年仍然欠缺 815 公頃土地。即使全速推行 3 個短中期的選項,亦只能提供 320 公頃土地。換言之,即使盡做 3 項建議,包括發展棕地、私人農地、部分高爾夫球場,短中期最終仍然欠缺 495 公頃土地。

反對填海的人不斷說只要集中發展棕地和農地,已經有足夠土地供應。然而,報告清楚告訴大家,即使全速推行這些措施,短中期的土地仍然不足。報告指出,雖然最多人支持發展棕地,但社會低估了發展棕地的挑戰及困難。如果不能夠做好賠償及安置的工作,發展棕地根本是舉步維艱。以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為例,由規劃至今已經 10 年,但現時仍然未進入收地程序。所以,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指出,沒有單一選項能夠解決土地短缺問題,政府必須多管齊下,不 應該放棄任何一個選項。

此外,專責小組的調查亦顯示,越來越多市民明白填海計劃對香港的重要性,有 62% 的問卷及 58% 的電話調查表示支持東大嶼都會計 劃。被問及能夠提供 1 200 公頃土地的選項,東大嶼都會更分別得到 78% 的問卷及 68% 的電話調查的支持。我認為市民十分精明,明白到要長遠解決住屋問題,填海造地是最有效的方法,只要政府日後繼續 詳細解釋各項問題,市民更了解事實真相,相信支持度將會繼續上升。

既然短中期選項無法解決短中期的供應,我們是否可以加快中長期的供應,希望追及短中期的土地短缺?早前有一位在公共政策方面擁有非常豐富經驗的專責小組成員對我說,只要政府肯下決心加快中長期供應,是有可能做到的。現時說填海動輒需要十三四年才可讓 第一批市民入住,但如果政府願意用破格的思維,用新的方法克服目前層層繁瑣的程序,或許可以縮短至 8 至 9 年就讓第一批居民入住, 可以追回短中期的供應不足。

該位專責小組成員指出,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 (“三跑”) 時決定交由香港機場管理局 (“機管局”)負責,估計用約 6 年時間就可以完成填 海,再加上 2 至 3 年興建上蓋,估計共花八九年時間,遠較政府說單單填海就要 10 年為快。所以,我們可以複製機管局的成功經驗,讓 香港人可以更快 “上樓”。

專責小組成員指出,以目前的政治環境,要成立填海管理局是不可能的事,但卻可以考慮在完成發展規劃後,把發展權交給現有的公營機構,包括香港房屋委員會 (“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 (“房協”) 及市區重建局 (“市建局”)。由房委會統籌發展公屋、居屋及綠置居,由房協及市建局統籌發展私營及商業樓宇。它們可以透過與私營機構合作的方式,兵分幾路,一起動用外界的資源,一條龍地加快填海造地, 建屋的時間一定較政府做得快。這些建議已經有先例,除了三跑的經驗之外,當年的 “沙田第一城” 就是另一個例子。當年由政府劃出海床,讓 4 個發展商按政府規劃填海造地。另外,當年興建新機場,由 1989 年提出到正式啟用,只不過用了 9 年時間,證明填海造地可以加快,不一定要拖這麼久。

坦白說,我認為這些建議是真知灼見,很值得大家參考。現時建屋的機制實在出現了很大問題,有人形容政府由找麵粉到製成麵包需時實在太長,證明焗麵包機壞了,亦即造地的機制已經出現了問題。 行政長官之前曾回應我,正研究簡化數個相關部門的審批程序,但簡化是否代表焗麵包機維修好呢?相信仍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為了可以早日完成填海造地,讓廣大市民早日 “上樓”,我十分認同此項建 議,亦希望政府可以研究。

主席,過去曾聽過不少人說,很羨慕新加坡的公營房屋制度真正做到 “人人有樓住”。香港或許無法做到新加坡的水平,但卻可以大幅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讓更多市民,特別是年青人可以享受到公營房 屋。但是,要成功一定要填海,造出大幅完整的土地。我們十分羨慕新加坡的組屋,但卻反對學習當地填海,根本毫無道理,是自討苦吃。

道理越辯越明,現時填海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下一步是如何縮短時間,由 13 年至 14 年改為 10 年內。三十年前興建新機場,由拍板、填海到新機場落成只需 9 年。三十年後的今天科技大躍進,填海、 建屋已經有很新穎的科技,政府仍說要這麼長時間,一定是不合時宜的人為程序拖累,政府真的要下決心改正。

我謹此陳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