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代理主席。首先多謝馬逢國議員提出今天的議案及另外兩位議員的修正案,讓我們可以探討關稅戰下香港的角色。 美國近期無理對中國調整關稅政策,尤其是針對從來不設關稅的香港,加徵所謂“對等關稅”,顯示了美國對中國的敵視態度。面對美方的惡意制裁和打壓,相信國家會更加堅定反對霸權,以自強應萬變,加快構建雙循環格局,減少對外部市場單一依賴。美國關稅政策朝令夕改,如果向其屈服,日後必定會引來更強打壓。相信國家會靠自身實力,勇於面對,才會贏得尊重,化被動為主動,重奪戰略主導權,展開有意義的談判。
這次國家以有理有節的態度應對美方的關稅措施,香港更應該 把握“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好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功能,以“超級聯繫人”角色聯通中外,以“超級增值人”定位創造 價值,積極開拓東盟和“一帶一路”市場,穩步推進經濟轉型,將外部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令國家更有底氣處理美國在經濟上的挑戰。
近年,香港亦因應環球政經形勢而對出口市場作出調整。美國 在香港整體貨物出口的市場佔比已經由2018年的8.6%減至去年的 6.5%,而東盟和中東的市場份額則由7.4%及2%,分別上升至8.7%及 2.9%。自2019年起,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貨物出口市場,開拓新市場既能增強香港的經濟韌性,亦為國家發展戰略貢獻 力量。
美國對華政策明顯採用長期多元打壓,我們不能有任何幻想,必須聚焦自身,透過經濟成就鞏固長遠發展。在金融領域全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豐富離岸人民幣產品系列,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才可以抵抗美元霸權。展望未來,香港需要繼續擔當國家對外 開放“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在維護自身獨特優勢的同時,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務實的態度深化合作,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 中心地位。
另外,香港交易所的角色非常重要,首先申報我是香港交易所董事。港交所作為亞洲金融樞紐,既要發揮上市集資的功能,更要 未雨綢繆,應對國際變局。美國對中概股監管持續收緊,不排除日 後會出現強制退市的極端情況,金融界應該積極搶佔先機,以開放 態度歡迎優質中概股回歸。部分企業或許存在技術性合規差距,港 交所亦應展現更大彈性,透過制度創新積極配合歸港企業,為他們 提供更多選擇,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融資平台,在維護資本市場穩健性的同時,亦都扮演好中概股“避風港”的角色。
另一方面,現時大量香港基金和投資仍然過度集中在美股,若美國進一步揮動制裁大棒,不排除出現資產凍結等事件。香港背靠內地龐大經濟體,業界應該主動引導投資者認清局勢,盡快調整資產配置策略,將部分資金轉移至內地和香港的股票市場。
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