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1@4x

議會工作

《優化處理免遣返聲請》議案發言(2025.04.02)

多謝主席。濫用免遣返聲請的“假難民”問題長期困擾本港,正如各位同事所說,在27 700多宗聲請中,只有總數大約1% 是真的,顯示真正的難民比例非常少。現時滯留在香港的免遣返聲請人超過15 000人,當中涉及的津貼、司法覆核及羈留等開支每年 耗費超過10億元,衍生社會資源負擔、治安隱患等問題。多謝黎棟 國議員提出今天的議案,以及其他議員的修正案,讓我們可以討論 這個社會關注的問題。

針對處理免遣返聲請問題,政府積極推出各項應對措施,亦取得一定成效。為提高遣送效率,在2022年更新遣送政策,入境處可 以在聲請人的司法覆核個案被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拒絕後,執行遣送 行動。另外,入境處亦在去年9月開始實施預先通報乘客資料系統, 要求航空公司向入境處提供旅客資料,阻截包括“假難民”在內的不 受歡迎人士。截至今年2月,已經有82間航空公司與系統連接,預報系統亦成功識別並拒絕不合資格人士登機,當中包括曾經在香港提出免遣返聲請,但最終被拒並遣返回原居地的人士,從源頭堵截“假 難民”來港。

去年1月至11月,入境處接獲2 646宗免遣返聲請,當中有790名 非法入境者。聲請人一旦被裁定免遣返聲請不獲確立,就會千方百計提出司法覆核,拖延時間逗留香港,令積壓的司法覆核案多達 8 400宗。建議政府增撥資源,為司法機構增加人手處理聲請案件,同時將程序精簡化,以加快處理積壓多年的案件,又或索性成立新的特別法庭,處理這類案件。另一方面,應成立專責組,整合入境處、警務處及司法機構資源,由保安局統籌,加強各部門數據共享, 並設定績效指標,加快個案處理進度。

另外,待遣返者的身份核實亦是一大難題。現時大約有3 500人正被安排遣送離港,當中2 600人尚待來源國確認返回資格。部分待遣返者拒絕交出身份證明文件,而部分來源國亦缺乏生物識別數據庫,難以核實聲請人身份。為強化區域合作,建議從外交層面入手, 與主要來源國,例如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家簽訂協議,簡化身份核實程序,必要時提供技術支援,加快遣返流程。此外,亦要強化源頭堵截,打擊人口販運,加重僱主聘請黑工的刑罰,削弱“假 難民”來港賺錢的誘因。

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11月,仍然有約1 900名聲請人因為在囚、 還押候審、等候檢控或調查程序滯港,但現有羈留設施不足,令不少高風險者獲釋進入社區。建議適量增加羈留設施,優先收容高風險聲請人,例如有嚴重犯罪紀錄、有潛逃風險或多次違規者,避免高風險者進入社區,透過示範作用遏制“假難民”湧入。同時對外傳遞政府嚴厲打擊非法入境者和黑工的信息,削弱他們來港的經濟誘因。期望政府可以加強執行效率,優化制度流程,透過司法改革與國際協作多管齊下,從源頭阻截非法入境者。

多謝主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