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主席,自1997年回歸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經過多年實踐,本港的經濟和民生得到內地支持,但我們必須承認,兩地的來往衍生出不少問題。所以,今天出現的問題已經較我們想像的複雜。如果簡單以“大陸化”形容,根本是以偏概全,甚至是誤導香港人。
我們要實事求是,承認我們要面對很多矛盾。中港兩地文化差異,導致種種矛盾和衝突,特別是內地人近年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多人來港旅遊、購物、投資及讀書。由於內地某些生活習慣與香港不同, 甚至有部分內地旅客會做出一些不文明行為,香港人自然看不過眼,甚至認為他們阻礙了香港人的生活。久而久之,內心難免會有埋怨。另一方面,走水貨活動頻繁,確實滋擾了附近居民,以及影響到一些 過關旅客,自然引起市民強烈不滿。
中港融合有得有失。我們要承認,中港經濟已發展到密不可分、互惠互利的地步。我們要明白,今時今日,香港依靠內地已經遠較內地依靠香港。當然,香港有今天的經濟成就,香港人自己的努力至為重要,但我們亦不可以妄自尊大。香港是一個小市場,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單靠我們的努力是不可以維持現時的交易規模。中國因素相當重要,包括國家政策的支持,例如支持本港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支持本港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在貿易方面,外國企業很多時候也要透過本港到內地投資,又或是國內企業要透過香港進軍國際等。一些巨額資金可以放心停在香港,也是由於中國的因素。
現時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本港經濟立即出現了下行風險,足以證明本港與內地經濟的關係。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本港的競爭力不進則退。即使國家支持香港,也要香港自身奮鬥,否則,將來有可能會由內地城市取代本港的地位。希望香港人明白,我們需要香港人自強不 息,而非“反大陸化”。
所以,簡單地說“反大陸化”,只會挑起社會矛盾,失去焦點,無法處理好目前複雜的中港關係。我支持“一國兩制”,但“兩制”並非反對兩地經濟和民生來往,而是要香港保持原有的法治、廉潔及國際大 都會的地位,這樣對國家和香港均有利。
至於修正案提到政府政策只顧及大陸利益,更是令人匪夷所思。香港的競爭力每況愈下,我們自顧不暇,哪有能力照顧大陸的利益呢?況且,大陸怎可能需要靠香港照顧它的利益呢?這是沒有人會相信的。
我認為政府必須盡快處理因兩地文化差異而引起的矛盾。同時,政府亦要檢討本港接待旅客的承受力,以及加大力度打擊水貨客活動。過去,政府停止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及推出“限奶令”,雖然引起爭議,但也顯示出政府的決心。現在更應下定決心,處理好中港矛盾,不要讓這個問題繼續困擾本港市民,更不要讓人借題發揮。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