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代理主席。近年,非應邀來電的數目越來越多, 有時甚至每天都會收到幾個,促銷內容大多涉及貸款、內地樓盤、 美容和體檢等。數年前,社會已討論過“加強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 的議題,但因為涉及正常商業活動等各種因素,尚未定下立法時間 表。不過,考慮到電話騙案日益猖獗,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令市民 防不勝防,我認為現時是合適的時間討論和研究相關法例,保障市 民權益。多謝梁熙議員提出今天的議案,以及另外兩位議員提出修 正案,讓我們可以再次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認為有必要設立來電者認證登記制度(“登記制度”),容 許政府部門、公營和商業機構獲取認證。建議政府仿效市面上的垃 圾電話攔截應用程式,以官方應用程式為認證機構登記。市民在收 到這類電話時,便可直接在來電顯示旁邊看到機構名稱,方便市民 識別來電者的身份。其實現時很多市民看到陌生來電時都不會接 聽,這樣有機會令市民錯過重要來電,例如醫院的通知和銀行的簽 帳核實電話等。登記制度可提供更高的透明度和追溯性,市民無需 再懷疑來電者的身份和來源,即使有問題也可輕易找到相關機構。 正如現時的“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已獲認證的發送人會使用“#”號 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予用户,有效打擊涉及冒 充其他公司或機構的身份發出短訊行騙。
此外,建議當局將“拒收訊息登記冊”的涵蓋範圍由商業電子訊 息延伸至人對人促銷電話,禁止促銷人員致電已經登記的用户進行 商業推銷。當然,當時副局長也表示要思考如何設立名冊,同時確 保正常來往的電話不被禁止,例如銀行有關户口的運作通知。篩走 隨機致電的電話,可以防止透過電話促銷,誘導市民到訪不良公司 再進行強迫銷售的情況。
現時的問題是,很多商業電話看似正常,但根本並非相關機構 的來電,例如來電者自稱代表某家銀行,但其實那根本不是該銀行 的來電。因此,假如仍不堵截這個漏洞,很多不法分子會假借電話 促銷的方法行騙。事實上,不少海外國家(例如加拿大、新加坡和英 國)都設有類似的拒收電話登記冊(“登記冊”),促銷機構須事先登記 並查核登記冊,違者會被罰款。市民可以選擇是否將自己的電話號 碼登記在登記冊上,減少不必要的電話滋擾。
現時的詐騙電話泛濫,不少市民根本不會接聽不認識的電話, 商業機構的銷售模式亦因此而有所改變,規管非應邀來電對業界的 影響亦比以往減少,因為很多機構已不再使用這種促銷電話的方法 進行促銷。有意見認為,設立“拒收訊息登記冊”可能更有助業界集 中致電願意接受推銷的市民。希望透過這次討論,制訂一個適用於 現時社會的法律框架,為市民建立一個更安全的通訊環境。
多謝代理主席。